文档详情

2013第四章社会政策的制定.ppt

发布:2017-05-06约1.79万字共1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本体制和项目运行机制: 在教育发展计划中,是重点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教师待遇,还是重点帮助贫困学生入学等. 受益者及预期后果分析 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管理 备选方案4月底上交 2007 1月,由卫生部主导制定的一份以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政府财政投入主导卫生事业为基本思路的医改新方案初稿,经媒体披露后引发来自各界的争论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为集思广益、保证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独立、平行的6家海内外研究机构参与制定医改方案。 据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透露,这些研究机构分别是政府背景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两所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3家海外独立机构——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知名的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 4月、5月、6月又分别增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哈佛大学三套方案。一时间,九方共竞逐。 c、各种方案比较和最优方案的初选 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1)含义:运用各种社会调查及其他的技术和方法,分析社会政策方案是否可以实施,确定社会政策方案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2)内容 政治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价值选择(福利思想) 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英国养老金改革) 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转让二胎指标?) 各地区之间关系 各个部门之间关系的复杂问题 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资金(全民免费医疗?) 给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福利国家危机) 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管理成本和效果(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否同时也能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资源投入—产出的关系) 其它:社会文化(是否符合传统观念,是否对社会文化造成影响——福利依赖、转让指标)、历史分析、国际因素 (3)可行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实证性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相结合 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规范性研究就是从理论出发看待一个事物应该是怎么样的。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民众的意见与领导人意见、部门意见、专家意见相结合 多学科和多种具体方法的集合(德尔菲法) (5)可行性研究结果 否定、支持、有条件支持 3、社会政策的试点 (1)含义:一种局部的社会实验 指决策者为了验证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在正式实施该方案之前先在局部区域或组织内将社会政策的方案做实验性的实施,以此掌握有关过程及效果情况,以便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及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2)目的:做好准备 检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 发现该方案存在的缺陷,以便进一步修改(新农保:积极性、参保低标准、限制政策) 发现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尤其是其负面的后果(绩效?) (3)一般程序和要求 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在客观、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选点:应该注意所选出的点具有典型代表性,即在其主要的社会特征方面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与更大范围的社会相一致 过程:应该尽量保持客观真实的社会条件 失真:领导优惠、过分投入 总结和评估:实事求是 (4)评估结果: 无条件通过 有条件通过:总体方案可行,但细节需要修改 被否定 北京春季高考:一场代价昂贵的失败实验 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的报名人数1466人,计划招生人数1542人。又一次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2006年北京宣布暂停春季高考。这场当年为无数人雀跃的“招生改革的开始”,黯然退常 应届考生不能参加春考。特殊的4年半学制 、人事工作的角度 4、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1)社会政策的审批 含义:将经过前面各个阶段而得到的社会政策方案交给最高决策层讨论,以决定是否批准实施的过程 (2)审批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A、审批者:审批者即负责审查和批准一项社会政策的机构和个人 我国:行政主导;现在:立法机构作用越来越大 B、审批模式:指在社会政策审批过程集中各种意见的基本方式.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政策方案的最后审批模式上. 领导个人审批模式、领导集体审批模式(主体)、民主审批模式 我国: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颁布实施. c、审批程序: 我国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审批的大致程序: 第一步:由某项社会政策的主管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办局等)会同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政策法规草案.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是一个主管部门,也可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