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的tst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毕业论文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TST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杨佳 王超
设计时间: 2016.12.5-2016.12.16
摘要
TST是一种常见的三级交换网络,大型的数字交换网络普遍采用T-S-T(也就是:时分-空分-时分)三级结构,它由两个T级和一个S级组成,其第一级和第三级都是T交换器,二级是S交换器。采用两个T级,可以充分的利用时分接线器成本低和无阻塞的特点,并利用S级扩大容量,使他能够具有成本低,阻塞率小和路由寻找简单等特点。
本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和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的TST交换网络,完成语音用户间的交换。其中的TST网络能够实现在实际的TST网络交换的电路原理和结构,并且可以通过外围的接口实现中继通信。也可以在扩展性上突出它的优势。
TST交换网络;交换器
目录
一、设计的作用、目的 1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三、设计内容 1
四、设计原理 2
4.1 时间接线器 2
4.2 空间接线器 3
4.3 TST数字交换网络 3
4.4 时分交换原理 4
4.时分交换芯片MT8980的介绍 5
.6 空分交换原理 7
的介绍 8
.8 TST交换网络交换原理 9
五、硬件系统框图 10
12
6.1 STC89C51的介绍 12
6.2 单元电路 13
15
7.1系统软件设计框图 15
7.2关于ALTIUM DESIGNER软件 16
八、心得体会 17
九、参考文献 18
附录(电路原理图) 19
20
一、设计的作用、目的
课程设计是理论学习的延伸,是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质量、塑造自身能力等于有特殊作用。本次课程设计一方面通过对交换网络的设计,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作一个总结和补充。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时分交换网络的原理及具体实现方法;
(2)掌握空分交换网络的原理及具体实现方法;
(3)掌握基于单片机的时空交换网络系统的设计;
(4)利用相关软件实现电路图的绘制。
三、设计内容
(1)输入级T型交换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2)中间级S型交换器为输出控制方式;
(3)输出级T型交换器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4)其它扩展功能。
四、设计原理
TST交换网络是一种常见的三级网络,第一级T交换器称为A级T,用来完成输入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第二级S交换器称为中间级S,用来完成不同十分复用线之间的交换。第三级T交换器称为B级T,用来完成输出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TST网络中的两级T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中间级S的控制方式任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控制。
4.1 时间接线器
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
能。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所示,话音存储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数等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的地址码(单元号码),CM的容量通常等于SM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的地址码是由处理机控写入。
图4-1 T接线器
图4-1(a)所示为输出控制方式,即话音存储器的写入是由时钟脉冲控制按顺序进行,而其读出要受控制存储器的控制,由控制存储器提供写出地址。控制存储器则只有一种工作方式,它所提供的读出地址是由处理机控制写入,按顺序读出的。
图4-1(b)所示为输入控制方式,即话音存储器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其工作原理与输出控制方式相似,不同之处不过是控制存储器用于控制话音存储器的写入。
4.2 空间接线器
空间接线器简称S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不同时分复用线之间在同一时隙的交换功能,即完成各复用线之间空间交换功能。在S接线器中,CM对电子交叉点的控制方式有两种: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
图4-2 S接线器
4.3 TST数字交换网络
程控数字交换机,可采用小容量的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的交换网络采用单级T或多级T接线器组成。大容量的TST、TSST、甚至级数更多的数字交换网络。
图4-3 TST交换网络原理图
4.4 时分交换原理
时分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