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艺考生政治复习备考《经济生活》专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本专题围绕“货币”、“价格”与“消费”三个知识点展开。就货币而言,涉及货币的本质、职能、演变、发行规律等;就价格而言,涉及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就消费而言,涉及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
1.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或者过低、涨速过快或者跌幅过大,都会影响百姓生活和收入,造成内心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针对物价问题,国家不仅要防通胀,也要防通缩。
2.高考中常用现实生活中的CPI、商品房、农副产品、成品油、水、电、天然气、车票等的价格和供求的变化为素材,情境形式上以图表、数据、曲线结合材料较多,考查原因、影响或针对措施。设问角度上以经济学依据或措施建议类等问题居多。
【重点、难点剖析】
一、货币
1.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
2.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
(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稳定物价的措施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
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越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
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缺陷,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生产者的生产、消费者的消费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为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国家的调控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市场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以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平稳物价
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商品价格上升,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知识拓展】这一影响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就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3.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
(1)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需求变动曲线: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动。例如,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进行财政补贴,从而导致家电需求量增多
(4)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所以线段CD2属于生活必需品曲线,线段AD1属于高档耐用品曲线
三、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
如何刺激消费
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新产业,企业要创新产品
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水平与当前收入成正比
发展经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办理消费信贷
居民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居民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成反比
提高劳动报酬,加大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
物价
其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购买力成反比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消费
环境
消费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影响居民的消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