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x

发布:2025-02-16约3.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李建于昌伟孟延豹

前言: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设计适量的操作练习,让学生经过不断练习,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因为学生的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不开展重复训练,会使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从而使得学习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重复练习和保持兴趣是一对矛盾体,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以提高课堂效率,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传授计算的基础知识,还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但是,重复练习和保持兴趣是—对矛盾体,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教学方法,做好相应设计,让学生学起来容易,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合适的演示时间是演示成功的前提,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学生需要观察并模仿教师的演示才能完成的则先演示后练习;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的,则要求学生看书后,按照书中的讲解直接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操作中的共同错误,再针对错误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确定演示的详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演示内容,演示的速度一定要慢,尽量做详细讲解,演示的次数要增加,并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如果教学内容简单,就少演示或者不演示。演示做到由易到难,下一次的演示要在上一次的演示基础上有所深化,做到循序渐进。通过演示、练习,再演示、再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操作方法,培养技能。例如,笔者在讲授word文本编辑的时候,在教學开始,会将编辑之前与编辑之后的文档同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寻找不同之处,在学生制作过程中,会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2.分层教学法

如今,很多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教学建议第四点提到:“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对已经熟悉教材内容,并且对计算机有一定认识,且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拓展任务;对不熟悉教材内容,缺乏计算机基本知识,不具备自学能力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演示,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授Word文本编辑的时候,发给学生两个文档,第一个文档是要求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艺术字的应用、对齐方式等,第二个文档除了这些要求外,还有对段落的设置、页面设置以及项目编号等的要求。第二个文档相对于第一个文档在难度上有所增加,快速且顺利完成第一个文档的学生可以选择再完成第二个文档,加深对技能的运用。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可采取比喻教学法,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如讲解文件在磁盘中存放时,可以比喻成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书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任务驱动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教学建议第二点“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中提到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时,常在给出任务的同时就明确任务目标,然后带着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做完后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笔者认为,在课堂上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能急于讲解,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以前没有学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列在屏幕上,明确这就是这个任务的目标。要想学生能提出这些任务目标,教师必须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再介绍新知识,学生也就自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知。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一课的教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