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教程第四版(孙钟秀)全部课件.pptx
操作系统教程第四版(孙钟秀)全部课件
操作系统概述
进程管理
内存管理
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现代操作系统技术与发展趋势
目录
操作系统概述
早期操作系统
手工操作方式、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批处理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实现了多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
03
02
01
能够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
实时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是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开发的软件,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和各种网络应用;分布式操作系统是管理分布式系统资源的操作系统,它的功能是使得分布式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能够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将许多用户的作业组成一批作业,之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系统自动、依次执行每个作业。
分时操作系统
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
实时操作系统
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
网络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是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开发的软件,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和各种网络应用。
分布式操作系统
管理分布式系统资源的操作系统,它的功能是使得分布式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能够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进程管理
VS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它是程序的执行过程,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和结构性等特征。
进程的状态
进程在执行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包括新建态、就绪态、运行态、阻塞态和终止态。这些状态之间会根据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系统资源状况进行转换。
进程的定义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按照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先到达的进程先执行,后到达的进程后执行。
根据进程的服务时间进行调度,服务时间短的进程优先执行,服务时间长的进程后执行。
根据进程的优先级进行调度,优先级高的进程优先执行,优先级低的进程后执行。
将CPU时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时间片,每个进程分配一个时间片,轮流执行。当时间片用完时,进程被切换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下一次调度。
短作业优先算法SJF
优先级调度算法
时间片轮转算法RR
多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协调其推进速度,以保证它们能够正确地共享资源和协同工作。常见的同步机制包括信号量、管程和消息传递等。
进程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以实现协同工作和数据一致性。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和套接字等。
进程同步
进程通信
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对计算机内存资源的分配、回收、保护和扩充等一系列操作,以确保程序的正常运行,并提高内存利用率。
内存管理的定义
提供方便的内存分配和使用接口,提高内存利用率,实现内存保护,以及支持多道程序设计和虚拟内存等。
内存管理的目标
操作系统通过内存管理单元(MMU)硬件支持,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以及内存的分配、回收和保护等操作。
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单一连续分配
内存被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部分,用户程序被装入用户区,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固定分区分配
内存被划分为大小固定的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中可装入一个作业,分区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
动态分区分配
根据作业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作业装入到相应的分区中。分区的大小和位置是动态变化的。
为提高地址转换速度,可将页表的部分内容存放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这部分页表称为快表。
快表
将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大小相等的页面,同时把内存空间也划分为与页面大小相等的物理块,作业的各个页面可离散地装入内存的多个物理块中。
基本原理
记录页面在内存中对应的物理块号,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页表
基本原理
将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段,每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如代码段、数据段等。内存空间也划分为与各个段大小相等的区域,各段可离散地装入内存的相应区域。
段表
记录各个段在内存中对应的起始地址和段长,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地址转换
根据段号和段内偏移量计算出物理地址。
文件管理
文件的定义
文件是具有符号名的、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项的有序序列。
文件系统就是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被管理的文件以及为实施文件管理所需要的一些数据结构的总称。
从用户角度看,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按名取存”,文件系统的用户只要知道所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