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象气候学第一章作业一.doc

发布:2017-04-05约3.4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论 气象学与气候学概述 气候系统概述 气象要素与状态方程 【主要内容】本章概述了气象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简述了气象气候学的,发展历史、取得的成果;论述了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介绍了主要的气象要素和状态方程。 【名词解释】气象、天气、气候;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下垫面;气候状态、气候系统;世界气候计划;干洁大气、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的上界(大气的物理上界)、气温直减率(气温垂直梯度)、气温、气压、水气压、饱和水气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湿、露点、降水、风(风速与风向)与风压、云量、能见度、虚温 【填空】 1、盖特斯把气候状态定义为 该地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 2、气象气候学的发展经历了 萌芽时期 、 发展初期 、 发展时期 等三个阶段。 3、1593年意大利学者 伽利略 发明了温度表;1643年意大利学者 托里拆利 发明了气压表。 4、挪威学者 贝坚克尼父子 创立了气旋形成的锋面学说;瑞典学者 罗斯贝 创立了气长波理论;20世纪30年代 贝吉龙-芬德生 提出了降雨学说。 5、1992年4月在 巴西里约热内卢 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世界气候框架公约》。 6、我国现代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奠基人是 竺可桢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 《地学通论》 《物候学》 。 7、气候系统由 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 组成,其中 是气候系统中最易变化的部分。气候系统的能源是 太阳辐射 。 8 、标准状况下大气的密度为 1293g/m3 ;干洁空气的分子量是 28.97 。 9、大气中臭氧含量最大的高度是 20-30km 。 10、大气中出现高度最高的现象是 极光 ,其高度约为 1200 千米。 11、大气的物理上界约为 1200 千米。 12、平均而言,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 千米,气温则下降 0.65 。 13、在20千米以上的高度,有时早晚可观测到 贝母 云。在高纬度75-90千米的高度,有时可观测到 夜光 云。 14、气温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其实质是 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量度 。 15、大气温度的测量一般以 百叶箱 中的 干球温度 表示。 16、一般情况下,气压的测量用 水银气压表 进行。 17、当选顶温度为0℃,纬度为45°时,海平面的气压值为 1013.25 hPa。 18、干空气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P=pRdT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P=pRTv 。 【问答】 天气和气候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天气和气候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区别:天气是单一的大气活动,过程简单,而且天气是大气中的短暂过程。气候是多个圈层内的过程,过程复杂,时间较长。 气象气候学是怎样发展的?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1.萌芽时代:我国最早发明气象观测仪器,用于测量风向,空气湿度等,我国对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里士多德发表著作《气象学》。 2.发展初期:1593年伽利略发明温度计,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气压表,1783年索修尔发明毛发湿度表,1653年意大利背部建立气象台。 3.发展时期:1.早期 贝坚克尼父子创立气旋形成的锋面学说,罗斯贝提出长波理论,贝吉龙-芬德生提出降雨学说;2.近期 开展大规模的观测试验,对大气物理现象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大气系统性的研究,1974气象国际讨论会提出世界气候计划。. 气候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对气候系统的作用如何? 组成: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还有一些悬浮的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江河、地下水和地表上一切液态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