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083-2014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RAMP 法.docx
ICS65.020B61
备案号:42283-2014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083—2014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RAMP法
Verificationofgenuinenessforediblemushroomspawn—RAMP
2014-05-04发布2014-06-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208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4-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慧、刘晓龙、金周雨、汤海峰、宗立立、李雨婷、王健、谭旭华、李艳丽。
1
DB22/T2083—2014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RAMP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RAMP技术鉴定食用菌菌种真实性的分析步骤、结果记录、分析鉴定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小刺猴头菌(Hericiumcaput-medusae)、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coralloidesPers)、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r)和光帽鳞伞(Pholiotanameko)食用菌菌种真实性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随机扩增微卫星DNA多态性标记RandomAmplifiedMicrosatellitePolymorphism(RAMP)
是以1条与微卫星序列互补的SSR引物和1条RAPD随机引物相组合,对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序列与随机引物互补序列之间的DNA片段进行随机扩增的技术。
3.2
菌种真实性VerificationofSpawn供检菌种与对照菌种的符合性
4RAMP标记原理
采用RAMP标记扩增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与随机引物互补序列之间的DNA片段,通过比较试样与对照指纹图谱,从而对菌种进行鉴定。
5仪器设备及试剂见附录A。
6溶液配制
2
DB22/T2083—2014见附录B。
7分析步骤
7.1菌丝培养
7.1.1培养基的制备
称取去皮马铃薯200.0g,制备成均匀碎块(约1cm3),加蒸馏水1000mL,煮沸30min,滤除固体残渣,在马铃薯汁液中加入葡萄糖20.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0g,琼脂18.0g,加热使其充分溶解,定容至1000mL,pH自然,装入试管,塞好试管塞。121℃-126℃,高压灭菌30min,摆成斜面冷却后使用。
7.1.2接种
将供检菌株与对照菌株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培养量可供做3个平行鉴定试验。将待供检菌株与对照菌株在无菌条件下,切取(3~5)mm×(3~5)mm大小一块母种,迅速转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央位置,每个菌株接种20支~30支试管。
7.1.3恒温培养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恒温培养箱中,分别在25℃条件下避光培养黑木耳9d~12d,猴头菌、小刺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培养12d~15d;在20℃条件下避光培养光帽鳞伞15d~20d。
7.2DNA提取
7.2.1称取0.1g的菌丝置于无菌研钵中,在液氮中充分研磨成粉末;
7.2.2将菌丝粉末迅速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加入600μL的65℃预热的CTABDNA提取缓冲液,置于65℃水浴45~60min,每5min~15min颠倒混匀;
7.2.3加入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10min,颠倒混匀,4℃,12000rpm离心5min;7.2.4取上清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10min,颠倒混匀,4℃,12000rpm离心5min,重复7.2.4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