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分析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研究物质在 红外光区 的吸收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称为红外光谱法。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中红外光区吸收带( 4000 ~ 400cm -1 ) 是由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振动引起, 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 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远红外光区吸收带 (400 ~ 10cm -1 ) 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 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 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对无机固体物质可提供晶格能 及半导体材料的跃迁能量。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无机及有 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 ,该区最 适于进行定性分析。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 红外光谱不破坏样品,并且可对如气体、液体、固体 或薄膜似的固体都可以分析; (2) 红外光谱特征性高,由于红外光谱信息多,可以对不 同结构的化合物给出特征性的谱图,从“指纹区”就可 以确定化合物的异同。所以人们也常把红外光谱叫“分 子指纹光谱”; (3) 分析时间短,如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一秒 钟以内就可完成扫描。 (4) 所需样品用量少,红外光谱分析一次用样量约1~5mg, 有时甚至可以只用几十微克。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一、峰位:由振动能级差决定的,以双原子分子振动理论 来上讲,峰位与化学键力常数、原子折合质量 有关,化学键力常数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相反,出现在低波 数区。如C-C,C-N ,C-O,键力常数相近,原 子折合质量依次增大,其峰位分别在1430cm-1, 1330cm- 1,1280cm-1。 多原子的振动情况比双原子复杂得多,分子内部结构和 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基团频率都有影响,因而同样的基团在不 同的分子和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基团频率可能会有一个较大 的范围。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 电子效应 是由化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1)诱导效应( I 效应) (2)共轭效应(C效应) (3)中介效应(M效应) 2. 氢键的影响 氢键的形成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伸缩振动 频率降低。氢键的形成受试样状态及浓度影响,另外, 分子内氢键不受浓度影响,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3. 振动耦合 当两个化学键振动的频率相等或相近并具有一个公共原子,由于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产生一个 “微扰”,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两个峰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常出现在一些二羰基化合物中。 4 . Fermi共振 弱的倍频峰或组合峰位于某强的基频吸收峰附近,它们的吸收峰强度常常随之增加,或发生谱峰分裂。如烯基ω=CH810cm-1的倍频(约1600cm-1)与烯基的υC=C发生费米共振,结果在1613cm-1和1640cm-1出现两个强的谱带。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二、峰数 与分子振动自由度的数目有关,由分子中原子个数及排列方式(直线和非直线型)两个因素决定。 理论上,峰个数等于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直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3N-5, 非直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3N-6 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的峰数,远小于理论上计算的数目,原因如下: 1. 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即非红外活 性; 2. 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3. 仪器分辨率不够,不能区分那些频率十分相近的振动; 4. 有些吸收带落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