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检测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种群密度最大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增长速率大于零
解析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生物个体数量最多,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等于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答案 A
2.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
答案 B
3.在实验室中利用定量培养基来培养某蝇类时,其幼虫数目与羽化为成蝇数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幼虫数量低于或超过30只时,羽化成蝇的比例均小于50%
B. 由图可知,幼虫羽化为成虫,不仅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C. 当幼虫数量增加时,种内斗争加剧,降低了幼虫羽化的比率
D. 该现象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平衡
解析 据图可知,当幼虫数量小于等于10只时,羽化成蝇的比例均大于等于50%;当幼虫数量增加时,种内斗争加剧,幼虫羽化的比率降低,说明幼虫羽化为成虫,不仅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 A
4.(2014·宁波六校联考)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解析 据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处于K/2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K值为400只,B正确;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防治鼠害时,要在200之前处理,200只左右种群增长率最大,会出现鼠患,D错误。
答案 B
5.(2014·蚌埠联考)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c点时罗非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1
解析 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与外界保持平衡,A错误;c点时罗非鱼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错误;由于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罗非鱼在c点时达到最大值,所以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使其不能呈J型曲线增长,C正确;一段时间后,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并且在K2附近波动,D错误。
答案 C
6.(2014·文登三模)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解析 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减少,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密度基本不变,A正确;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