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肺康复方案(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PD肺康复实施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structive O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在上升,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病因及第4位社会经济负担 。COPD导致的呼吸困难、运动限制(尤其是下肢)、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肺功能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都造成了极大负担。目前尚无根治疗法。肺康复治疗是一项被广泛认可的非药物治疗措施。2007年ACCP/AACVPR推出了最新肺康复循证临床实践联合指南。
2007年新指南中指出:肺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发展从而减轻症状,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成功的肺康复治疗应具备三个要素:①整合多学科:应用多学科专业知识整合成全面长期的符合个体患者需求的项目;②注重个体化:对患者需求进行个体化评估,设计切合实际目标的个体化项目;③优化生理和社会功能:关注心理、情绪和社会问题,优化药物疗效,以提高肺功能及运动耐量。因此,肺康复治疗是针对有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慢性肺病患者的一项根据循证依据进行的多学科全面干预治疗手段。
新定义与以往定义的不同在于:(1)提出综合性肺康复方案是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全身表现而达到康复目的;(2)要达到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因此,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方案,全面的肺康复治疗应包括患者病情评估、运动训练、健康 教育、社会心理支持、呼吸生理治疗、营养支持、中医康复等。其中健康教育和运动训练是基础和必需的。我国一些高等医学院校虽然设置了呼吸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专业,但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照搬发达国家模式是不现实的,现阶段开展COPD肺康复治疗,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及医疗现状的肺康复方案势在必行。
一、研究方法
1、病例选择情况:
1.1病例来源及分组:新疆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及门诊COPD患者200例。(注:选择COPDⅡ级以上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即常规基础治疗组(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规基础治疗(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肺康复治疗组。
1.2病例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2002年8月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
1.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级别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分级标准制订:
分 级
分 级 标 准
Ⅰ级(轻度)
FEV1/FVC<7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Ⅱ级(中度)
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 慢性症状(咳嗽、咳痰)
Ⅲ级(重度)
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慢性症状(咳嗽、咳痰)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呼吸衰竭
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稳定期则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从急性期到缓解期大约需要一月左右。也是指经治疗后恢复到发作前的水平(从临床症状、咳嗽频率、咳痰量、喘憋的程度一致)
3、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COPD诊断标准和病情分级标准Ⅱ级以上稳定期患者,并能接受观察和检查者。
3.2 排除标准
①COPD诊断标准急性加重期患者。
②近期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
③进展期的关节炎使得病人活动受限;
④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⑤老年痴呆症;
⑥高度视力、听力障
⑦糖尿病酮症;
⑧血氧饱和度小于90%;
⑨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二、COPD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实施方案
1 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1.1 健康心理评估:在确定康复患者及确定康复方案后第1周,由专职康复师进行1-2次/周COPD基础知识教育。开始肺康复治疗之前结合患者的主观指标,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诉症状、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抑郁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等对COPD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目前临床上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 )、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采用Brink等创制的国际通用的老年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