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施工工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工艺
一、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西安南京线合肥至南京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承包合同。
(2)新建铁路西安南京线合肥至南京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资料;
(3)业主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过渡段施工工艺;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铁道部现行的行业标准、规范;现行的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5)西安南京铁路合肥至南京段膨胀土路基试验段(全椒试验段、肥东试验段)研究成果;
(6)工地施工调查情况;
(7)ISO9001--2000质量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中铁四局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二、概述
路基与桥涵连接处一直是铁路路基的薄弱环节。桥梁(涵洞)与路基过渡段,因刚度、沉降等差异常引起线路的不平顺,影响高速列车的平稳运行,因此客运专线铁路设计中对桥(涵)路过渡段进行特殊设计,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减少由于路基与桥涵的沉降不均匀而引起的轨道不平顺。合宁铁路I标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路段,根据设计要求需进行过渡段施工。枢纽内新建I线铁路(除京沪上行线改线外)只设桥路过渡段,过渡段以A级填料填筑,台背2m范围内的A级填料掺入3%~5%的水泥。时速200Km/h过渡段均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桥台台背2m范围内级配碎石中掺入3%的水泥。
三、时速200Km/h过渡段施工
3.1过渡段是由级配碎石和相邻两侧(填筑石灰改良土)组成。过渡段的结构见下图:
涵路过渡段纵断面示意图
涵路过渡段横断面示意图
级配碎石的拌和按厂拌法进行,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图
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3.2基坑回填
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夯实,压实厚度15cm,用小型冲击夯,夯实8遍,检验指标为地基系数K30≥150Mpa/m(K30无法检查时,要求EVD≥50MPa)、孔隙率<28%。经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填筑下层。
3.3过渡段基底处理
过渡段施工前,清除原地表土,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检验指标为地基系数K30≥85Mpa/m,压实系数K≥0.85。经压实处理试验全部合格方可施工。检测不合格时可采用原地面掺灰路拌改良。
3.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
(1)过渡段填料
碎石级配范围满足下表要求:
级配遍号 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 50 40 30 25 20 10 5 2.5 0.5 0.075 1 100 95-100 -- -- 60-90 -- 30-65 20-50 10-30 2-10 2 -- 100 95-100 -- 60-90 -- 30-65 20-50 10-30 2-10 3 -- -- 100 95-100 -- 58-80 30-65 20-50 10-30 2-10 级配碎石级配范围
拌和时严格按配比要求进行,按批对拌和料的颗粒级配进行检验。当需加入水泥时应将检验合格的级配碎石加入水泥进行2次拌和,并严格控制拌和均匀度。
注意运输过程中的集料离析现象,加水泥的级配碎石则要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施工工序。
3.5过渡段级配碎石摊铺
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进行精平。要求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及集料窝,平整面做成向两侧4%的人字型横向排水坡,大面纵、横向无明显高差。
(1)做好原地面处理,检验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对基底标高、中线、平整度等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并恢复中、边线及相应的控制桩。
(2)在分层填筑级配碎石时采用石灰改良土在基础襟边以上,做通体涵背与级配碎石间的保护层。以防止雨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及防止碎石将沥青防水层挤坏漏水。在每层填筑级配碎石前,在涵背处立模板,厚度200mm,高度300mm,用石灰改良土回填并夯实、拆模。
(3)级配碎石填筑时与过渡段相邻的路基两侧和锥体的石灰改良土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
(4)在过渡段施工时,涵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涵洞两侧同时对称填筑施工。
3.6过渡段级配碎石碾压
级配碎石与相邻两侧和锥体(石灰改良土)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碾压。路基整修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加宽部分及边坡在整修阶段采用人工挂线配合机械清刷夯拍。相邻锥体宜同步进行。
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的遍数、速度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应做到压实均匀。
靠涵背2m外用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度不大于30cm,2m以内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厚度不超过15cm。为便于施工在横向结构物上用油漆标出填料宽度及分层填筑厚度的大样线,来控制松铺厚度。随着填筑增高,过渡段场地越来越小,长度在10米以内不易采用推土机摊铺,而用人工进行摊铺。
各区段自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