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现祖国的及平统一》PPT课件(新人教版).ppt

发布:2017-04-19约1.2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乡 愁 余光中;你是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的?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这首诗实际上是反映什么问题?;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密切台湾与内地的联系。;(3)、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立场、原则、基本方针 ; 一、近年来台湾人民为两岸的和平作出的努力:;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三次战略性调整    第一次战略性调整,是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转变。其转折点是1955年到1970年这段时间,由周恩来总理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条件非常宽松。 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是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变。其转折点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行了战略转移。这个时候国际形势也逐渐发生了重要变化,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失时机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从而形成了对台工作一以贯之、长期不变的大政方针。   这一次战略性调整,曾使两岸关系形势明显好转,台湾和大陆相继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先后实现了“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分别达成了一些“协议”和“共识”,从而使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但是,李登辉于1999年7月提出了“两国论”,后是陈水扁于2002年8月提出了“一边一国论”,毁坏了两岸两会的“九二共识”基础,从而使两岸关系再降至冰点。      ; 第三次战略性调整,是从长期僵持到暂搁争议的转变。其转折点是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强调“求同存异”的产物,也是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加具体化和灵活化。   这一次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认同“九二共识”、承认“一中”原则的国民党上台后,“九二共识”再次被确认,两岸“海基会”和 “海协会”功能得到恢复,两会很快进行商谈并达成若干协议,两岸气氛空前融洽,人民普遍感受到:“两岸关系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实现 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些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政策; 一、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决不妥协。 材料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2)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二、阅读漫画,谈谈你的启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