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对颅脑外伤病人细胞因子IL-8、TNFa等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对颅脑外伤病人细胞因子IL-8、TNFa等的影响
侯望平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 529020)
【摘要】目的 本课题的目的在观察异丙酚在颅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对细胞因子IL-8、TNFa等的影响,了解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典型的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24例,分成空白对照组(I组,即不用异丙酚诱导维持麻醉),用异氟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 即用3%~4%异氟醚、芬太尼4ugbull;kg-1,维库溴铵0.15 mgbull;kg-1,咪唑安定2~3 mg诱导;和用药组(P组),即用异丙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 用药组:用异丙酚2mgbull;kg-1,芬太尼4ugbull;kg-1,维库溴铵0.15 mgbull;kg-1,咪唑安定2~3 mg诱导;插管后,以100-150ugbull;kg-1bull;min-1滴注异丙酚,并辅以安醚维持麻醉。在麻醉前T0,开颅操作2hT1,手术结束2hT2,手术结束48hT3,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IL-8、TNFa的血清水平,并作血清分析。结果 ①两组血清IL-8浓度开颅操作2hT1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lt;0.01)。至术后48h;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lt;0.01)。组间比较,P组开颅操作2hT1后,IL-8浓度低于组I(Plt;0.05)。②两组血清TNFa浓度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结论 在颅脑手术中,手术麻醉可引起血清细胞因子IL-8的显著升高,但对TNFa无明显影响;异丙酚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DA、IL-8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维持。在临床创伤病人手术过程中对颅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异丙酚 细胞因子 IL-8 TNFa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85-03
一、资料与方法
选择典型的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24例,分成空白对照组(I组,即不用异丙酚诱导维持麻醉),用异氟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即用3%~4%异氟醚、芬太尼4ugbull;kg-1,维库溴铵0.15 mgbull;kg-1,咪唑安定2~3 mg诱导;和用药组(P组),即用异丙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用药组:用异丙酚2mgbull;kg-1,芬太尼4ugbull;kg-1,维库溴铵0.15 mgbull;kg-1,咪唑安定2~3 mg诱导;插管后,以100-150ugbull;kg-1bull;min-1滴注异丙酚,并辅以安醚维持麻醉, SPO2控制在98%,PETCO2保持在4.5-5Kpa,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PETCO2。在麻醉前T0,开颅操作2hT1,手术结束2hT2,手术结束48hT3,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IL-8、TNFa的血清水平,并作血清分析。
二、观测指标
1.IL-8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8、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空白对照组(I组)及用药组(即异丙酚P组)均在在麻醉诱导前T0,开颅操作2hT1,手术结束2hT2,手术结束48hT3,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IL-8、TNFa的血清水平,并作血清分析,两组各时点采血检测上述指标。
三、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x-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Plt;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表1.②两组血清IL-8浓度开颅操作2hT1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lt;0.01)。至术后48h;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lt;0.01)。组间比较,P组开颅操作2hT1后,IL-8浓度低于组I(Plt;0.05)。(表2)③两组血清TNFa浓度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x-plusmn;s
结论:在颅脑手术中,手术麻醉可引起血清细胞因子IL-8的显著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