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doc

发布:2018-09-28约2.8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运算并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且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可以改变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特点: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 特点: ? 1.单维思维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 比如将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人矮而宽的杯子和高而窄的杯子中,让4岁或5岁儿童来判断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水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水多。考虑高度却不能顾及宽度,反之,考虑宽度却忽略了高度。 2.思维的不可逆性 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前运算儿童不能这样思维。 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 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3.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例如,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6岁或7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 ?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特点: 1.多维思维 ? 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比如对于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的玩具,儿童既可以把它归人“白色”物体一类,也可以把它归人“长方形”物体。 ??? 2.思维的可逆性 ??? 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例如,将一大杯中的水倒入小杯中时,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考虑水从大杯倒入小杯,而且还能设想水从小杯倒回大杯,并恢复原状。这种可逆思维是运算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 3.去自我中心 ??? 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他们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这是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4.具体逻辑推理 ??? 这一阶段的儿童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例如,向7—8岁的小孩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 ?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研究表明,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特性: 普遍性: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特殊性: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学科领域出现形式运算思维,在社会学科领域的思维发展较慢。同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的思维可能达到形式运算水平,但遇到新的困难问题时,其思维又会退回到具体运算水平。 ★例1,单项选择题(四川? 2007年 )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七至十一岁儿童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例2,单项选择题(浙江? 2008年 )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b)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例3,单项选择题(湖北 2008年 )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那一阶段(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 师德建设的途径、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