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届九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精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切黄瓜 B. 拉面条 C. 酿米酒 D. 榨橙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切黄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拉面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酿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榨橙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可放于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的是( )
A. 氯化钠 B. 浓硫酸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食品干燥剂是为了降低食品袋中的湿度,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应具有吸水性强,且无毒副作用. 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是氧化钙和硅胶、氯化钙等干燥剂. 解答: 解:A、氯化钠不能吸收水分无干燥能力;故A不正确;
B、浓硫酸为一种粘稠状液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可用于气体的干燥,但却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不正确;
C、生石灰即氧化钙,能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无毒,可用作食品的干燥;故C正确;
D、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是常用的干燥剂,但由于有极强的腐蚀性,而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等;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生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等;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
3.(2分)(2014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中,一定条件下不能与碳单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O2 B. CO C. CO2 D. CuO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碳具有可燃性,在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碳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氧化碳反应,故选项正确.
C、碳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4?万州区校级模拟)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控制温室效应 B. 重复使用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C. 提倡金属废弃物回收利用,既能节约金属资源,也可防止污染 D. 水体有自净能力,所以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也没关系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化石燃料中都含碳元素;
B、塑料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
C、根据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来分析;
D、水体有自净能力,但是有限的. 解答: 解:A、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所以需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正确.
B、塑料制品易引发白色污染,所以重复使用塑料制品,可以缓解白色污染,故正确;
C、金属废弃物回收利用,既能节约金属资源,也可防止污染,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故正确;
D、如果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恶化,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考查如何爱护我们的土地、爱护我们的环境.增加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5.(2分)(2014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考虑;
B、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 解答: 解: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B错;
C、稀释浓硫酸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