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文的特点及翻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政论文的特点及翻译
系 别: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语0602班
学生姓名: 刘红爱 学号: 200604010214
指导教师: 王家义
2010年月日
人们使用不同的术语界定政论体,如,“政论语体”、“政论文”、“论述文”等。中外学者都有做出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中国学术界的众多研究和观点。
王德春认为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性,直接地服务于政治斗争和思想宣传。刘宓庆指出英语中的论述文(Exposition),“在汉语中也称为议论文、政论文和论说文。”(刘宓庆,1998:107)冯庆华指出“凡是以政治问题为中心内容的语篇似乎都称得上是政论文。如果说竞选演说、就职演说是西方特有的政论形式的话,那么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或者给各部门、各地方领导同志指导工作的谈话则可称得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政论文形式。”(冯庆华,2002:254)。尽管对此的界定难有定论,但在学术界广为接受的一种观点是:政论文是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性文件或有关国家党政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文本,内容上立意深刻、主题鲜明,语言结构严谨、行文畅达,四字结构和排比句在该文体中较为常见;言语口吻较为庄重,但也不乏生动形象、富有文化特色之用语;使用的场合一般较为严肃,有时会涉及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的敏感话题。
由于政论文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无论是国家宣告、思想传播、舆论导向和实践指导,还是促进国家民族间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报告,政论翻译堪称独树一帜,功莫大焉!因此对政论文特点的研究,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的研究则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学术界对“政论文及其翻译”主要做过一下研究:
刘宓庆在《文体与翻译》中所谈到的,英语论说文“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理’,而不重‘情’”。在翻译英语论说文时就要特别注意它的理性,并且用同样正式庄重的语言将这种理性用汉语表达出来。所以,此类翻译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词语的翻译:对于一篇待译的文章,首先必须确定它的体裁,这是翻译的前提,它决定词语选择的基调。(2)语气的翻译:政论文的目的多为呼吁、告诫、劝慰等等,在文章中多表现为修辞的运用和句式的变化。所以翻译这类文章时,如何传递这些语气是个很重要的问题。(3)长句的翻译:政论文中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经常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几个从句,甚至从句还套着从句,而且其中还不乏独立结构和插入语,乍看上去,真让人不知从何下手,难理头绪,然而英语的句子比较规范,有如一棵大树,无论枝叶多么茂密,主干永远是一个,所以处理英语长句时,首要任务是抓住句子的主干,再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下去,这样再复杂的句子也能弄清楚。
赵春丽(1994-2009),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论文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缩略词。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论文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缩略词语,例如:‘三个代表’、‘三讲’、‘四个现代化’、‘八荣八耻’。这类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这类语言的表达力。然而,这同时又给政治领域的汉译英带来了挑战。”同时提出了翻译此类缩略词的两种主要方法,(一)了解词语背景,准确理解原意。准确理解原意是翻译的基础和前提,准确翻译是政论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于缩略词的翻译,更是要严格要求。译文必须确切无误地反映原意,不能偏离原意,更不能曲解原意。另外,翻译过程不仅要理解字面意义,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例如:例1:推动早日实现两岸“三通”。作为译者我们首先明确“三通”是指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因此应该将此句翻译成:We will push for the early establishment of direct links for postal, air and shipping services and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二)熟悉英语语言习惯,避免中式英语。即使准确、深刻理解了词语的原意之后,但未必就能翻译出地道的英文。因为在缩略词的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便是中式英语(Chinglish)。
王弄笙在《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中提出了解决中式英语的方法:有些汉语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在英语词库中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在此情况下 ,不可能以修改原文来迁就英语。唯一的办法便是依据英语的语言规律,创造出新词或词组。例如: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