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害的诊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花卉病害的诊断 花卉真菌性病害 花卉的绝大部分病害均是由真菌引起的。如菊花的霜霉病、天竺葵灰霉病、橡皮树炭疽病、桂花炭疽病、马蹄莲黑斑病、玫瑰霜霉病、鸡冠花褐斑病、郁金香疫病及各种花卉苗木的立枯病、猝倒病。 真菌病害常常造成植株腐烂、萎蔫、变色等症状,病症特别明显,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病原体或其变态形式,如白粉、灰霉、黑霉、霜霉、小黑点、菌核等症状,真菌性坏死是真菌性病害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观赏花卉白绢病 发生于植物的根、茎基部。 病部首先呈褐色,进而皮层腐烂。受害植物叶片失水凋萎,枯死脱落,植株生长停滞,花蕾发育不良,僵萎变红。 主要特征是病部被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层,多呈放射状蔓延,常常蔓延到病部附近土面上,病部皮层易剥离,基部叶片易脱落; 后期,在白色菌丝层中常出现黄白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后变为黄褐色或棕色。 鸢尾白绢病 感染后叶片变黄,花茎和叶基本部出现纤维状软柔型腐斑,植株枯萎夭折。病斑上覆盖的一团团白色菌丝,并逐步扩散到邻近的健株上。 病菌的无性阶段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 该病普遍发生,无论寒冷或温暖地区,危害都较严重。 ? 白鹤芋白绢病 火鹤花炭疽病 初期叶片上产生针尖状褪色小斑点,以後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颜色亦逐渐加深,形成 黄褐色的园形斑点;多数互相愈合而形成一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形态随作物种类及环境而有不同。 较厚的叶片上可形成凹陷之坏疽斑;若光照变化大时,则常形同心圆轮纹状斑点;有时病斑部形成离层而造成穿孔形病斑;当寄主植物生长情况较差,或环境极适合发病时,则病原菌可由叶缘或其他自然开口侵入,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斑点。 花朵罹病时初期产生褪色针尖小斑点,以后病斑扩大,病斑颜色亦逐渐加深,同时病斑处向下凹陷,後期病班部扩大而造成花朵萎凋,严重时并提前凋谢。 万年青炭疽病 大花君子兰根茎部炭疽病 叶片炭疽病类 主要为害叶片,降低观赏性,也有的对嫩枝为害严重。 炭疽病的病原主要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中的真菌 仙人掌类炭疽病 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为不规则形,可遍及各部分,病部腐烂,并略凹陷,上生小黑点,略呈轮纹状排列。 潮湿时表面出现粉红色、粘状孢子团,即为病菌的子实体。 整个茎节和球茎变褐色腐烂。 白兰花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有褪绿小点出现并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部分浅色,上有小黑点出现,如病斑发生在叶缘处,则使叶片稍扭曲。病害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引起整叶枯焦、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sporioides)。 菊花黑斑病 在茎基部的叶片上出现暗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增多,变成直径3至10毫米左右的圆形黑点,最终导致全叶干枯。 病原为菊壳针孢菌(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菊花锈病 (1)黑色锈病初期叶面生淡黄色小斑点。 (2)白色锈病。叶面生淡黄色病斑,叶背相应处生白色或灰白色小疱,后期变淡褐色或黄褐色,为病菌的冬孢子堆。1片叶上可有许多病斑,甚至布满全叶,病叶提早枯死,植株生长衰弱。 菊花斑点病 症状:初期叶面出现针头状褪绿或浅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 后期中心呈灰白色,边缘紫褐色,具同心轮纹和褐色的小颗粒。 叶片逐渐破碎枯死。 病原:菊花叶点霉Phyllosticta。 非洲菊疫病 植株整个生育期均受害,病菌从近地面茎基部侵染,向下延伸到根部 受害部位变软,水渍状,浅黑色,植株叶片突然萎蔫,变为紫红色,拔病株时病部易折断,最后根部皮层腐烂脱落,露出变色的中柱; 潮湿时,表面可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病原:隐地疫霉。 非洲菊根腐病 症状:地上部萎蔫,茎基部变黑腐烂,须根少或不长新根。 病原:腐皮镰孢。 牡丹褐斑病 牡丹锈病 紫荆角斑病? 樱花褐斑穿孔病 主要发生在老叶上,也浸染嫩梢,感病叶片最初产生针头状紫褐色小点,不久扩展成同心轮纹状圆斑,直径5毫米左右,病斑边缘几乎黑色,易产生离层,后期在病叶两面有褐色霉状物出现,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圆形小孔,几个病斑重迭时,穿孔不规则。 病原为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 月季枯枝病 【症状】通常发生于枝干部位,病斑最初为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成深色,病斑中心变为浅褐色,病斑周围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明显,病茵的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中心变褐色时出现,随着分生泡子器的增大,茎表皮出现纵向裂缝,发病严重时,病部以上部分枝叶萎缩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蔽盾壳霉(Coniotnyriilln?fuckelii)。 月季黑斑病? 【症状】叶片受浸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