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二章 48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8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8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50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51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 53
第五节 气胸 55
第六节 肺炎 56
第七节 肺结核 58
第八节 肺间质纤维化 60
第九节 肺癌 61
第十节 呼吸衰竭 64
第十一节 纵隔肿瘤 66
第十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7
第十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68
第十四节 胸膜炎护理 69
第十五节 肺脓肿护理 70
第十七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1
第十八节 胸腔穿刺术 72
第十九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7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
【护理评估】
1.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血压、心率、心律变化。
2.有无嗜睡、焦虑不安、疲乏无力、精神恍惚等。
3.呼吸困难程度,皮肤黏膜有无发绀。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颜色、性状、量。
4.全身营养状况。
5.尿量,水肿情况。
6.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动脉血气分析、痰培养、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测定等。
7.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问题】
①呼吸困难;②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③潜在并发症: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④健康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保持室温在18~20℃,湿度在50%~70%。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协助翻身、拍背,保证患者安全。
3.氧疗: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气吸人,流量1~2 L/min,吸氧浓度25%~29%,吸氧时间每天10~15小时。
4.鼓励患者进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食用产气食物以免腹胀。并发肺心病、水肿明显者宜低盐饮食,钠盐3 g/d,水1500 ml/d。
(二)症状护理
1.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全身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2.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以训练呼吸肌功能。同时加强氧疗护理,缓解呼吸困难。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心肾功能正常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雾化吸人、体位引流或者机械吸痰。应用祛痰止咳药后注意观察痰液是否变稀容易咳出。
5.观察有无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出现。
【护理评价】
1.呼吸频率、节律是否平稳。
2.精神状态是否稳定。
3.能否有效排出痰液。
4.营养及睡眠状态是否改善。
【健康教育】
1.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避免吸烟及刺激性气体吸入。
2.家庭氧疗患者应注意用氧环境安全,鼻导管每天更换,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预防感染。
3.加强营养,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缓解期注意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1、 坚持呼吸功能锻炼,2、 增强呼吸肌功能。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11月制订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可分为代偿期(以慢阻肺为主)和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为主)。
【护理评估】
1.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呼吸音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皮肤、黏膜发绀的情况。
2.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颜色、性状、量。
3.心功能状况,有无右心衰竭。
4.有无烦躁、失眠、定向障碍。
5.血压、心率、心律变化。
6.尿量,水肿情况。
7.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动脉血气分析、痰培养、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肺功能测定等。
8.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问题】
①呼吸困难;②生活自理缺乏;③活动无耐力;④心律失常;⑤潜在并发症:水电酸碱失衡、消化道出血、DIC、休克;⑥健康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急性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酌情给予约束,保证患者安全。
2.根据病情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