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2版)(C语言实现)课件:排序.pptx
排序;8.1基本概念;8.1基本概念;8.1基本概念;8.1基本概念;8.1基本概念;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2插入排序;8.3.1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的选择类排序算法,它是通过依次找到待排序元素序列中最小的数据元素,并将其放在序列的最前面,从而使待排序元素序列变为有序序列。它的基本算法思想描述如下:
假设待排序的元素序列有n个,在第一趟排序过程中,从n个元素序列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并将其放在元素序列的最前面即第一个位置。在第二趟排序过程中,从剩余的n-1个元素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在第二个位置。依次类推,直到没有待比较的元素,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结束。;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描述如下。
voidSelectSort(SqList*L,intn)
/*简单选择排序*/
{
inti,j,k;
DataTypet;
/*将第i个元素的关键字与后面[i+1...n]个元素的关键字比较,将关键字最小的的元素放在第i个位置*/
for(i=1;i=n-1;i++)
{
j=i;
for(k=i+1;k=n;k++) /*关键字最小的元素的序号为j*/
if(L-data[k].keyL-data[j].key)
j=k;
if(j!=i) /*如果序号i不等于j,则需要将序号i和序号j的元素交换*/
{
t=L-data[i];
L-data[i]=L-data[j];
L-data[j]=t;
}
}
};8.3选择排序;8.3.2堆排序
1.什么是堆和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利用了二叉树的树形结构进行排序。所谓堆,排序的算法思想:堆排序主要是利用了二叉树的树形结构,按照完全二叉树的编号次序,将元素序列的关键字依次存放在相应的结点。然后从叶子结点开始,从互为兄弟的两个结点中(没有兄弟结点除外),选择一个较大(或较小)者与其双亲结点比较,如果该结点大于(或小于)双亲结点,则将两者进行交换,使较大(或较小)者成为双亲结点。将所有的结点都做类似操作,直到根结点为止。这时,根结点的元素值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堆中的每一个结点都大于(或小于)其孩子结点。堆的数学形式定义为:假???存在n个元素,其关键字序列为(k1,k2,…,ki,…,kn),如果有:
如果将这些元素的关键字存放在一维数组中,将此一维数组中的元素与完全二叉树一一对应起来,则完全二叉树中的每个非叶子结点的值都不小于(或不大于)孩子结点的值。;在堆中,堆的根结点元素值一定是所有结点元素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例如,序列(87,64,53,51,23,21,48,32)和(12,35,27,46,41,39,48,55,89,76)都是堆,相应的完全二叉树表示如图8.11所示。
;如果将堆中的根结点(堆顶)输出之后,然后将剩余的n-1个结点的元素值重新建立一个堆,则新堆的堆顶元素值是次大(或次小)值,将该堆顶元素输出。然后将剩余的n-2个结点的元素值重新建立一个堆,反复执行以上操作,直到堆中没有结点,就构成了一个有序序列,这样的重复建堆并输出堆顶元素的过程称为堆排序。;2.建堆
堆排序的过程就是建立堆和不断调整使剩余结点构成新堆的过程。假设将待排序的元素的关键字存放在数组a中,第1个元素的关键字a[1]表示二叉树的根结点,剩下的元素的关键字aa[2…n]分别与二叉树中的结点按照层次从左到右一一对应。例如,a[1]的左孩子结点存放在a[2]中,右孩子结点存放在a[3]中,a[i]的左孩子结点存放在a[2*i]中,右孩子结点存放在a[2*i+1]中。;例如,给定一组元素,其关键字序列为(21,47,39,58,39,57,48,62),建立大顶堆的过程如图8.12所示。结点的旁边为对应的序号。建立后的大顶堆,其非叶子结点的元素值均不小于左、右子树结点的元素值。
;建立大顶堆的算法描述如下所示。
voidCreateHeap(SqList*H,intn)
/*建立大顶堆*/
{
inti;
for(i=n/2;i=1;i--) /*从序号n/2开始建立大顶堆*/
AdjustHeap(H,i,n);
};voidAdjustHeap(SqLi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