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8球菌》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性粒细胞内外G-双球菌 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菌毛:黏附 荚膜:抗吞噬 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流脑: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 鼻咽部 冬春季流行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普通型:上呼吸道症状,菌血症或败血症,到达 CNS,脑膜刺激征 暴发型:潜伏期短,内毒素性休克,DIC,循环衰竭 呼吸衰竭,不及时抢救,24h内死亡 慢性败血症型:成人较多 免疫性 以体液免疫为主 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腔繁殖 繁殖入血 菌/败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侵犯蛛网膜 暴发型脑膜炎 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DIC 突发寒战高热、恶心、出血性皮疹等 儿童和成人的脑膜炎症状 症状不是同时发生 痉挛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脑脊液、血液、出血点渗出液、鼻咽拭子 保暖、保湿、立即送检,培养基预温。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平板 快速诊断 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 中性粒细胞内、外有G-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防治原则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免疫力 儿童 注射流脑荚膜多糖 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治疗用抗生素:青霉素G、 红霉素 淋病奈瑟菌 俗称淋球菌,人类淋病的病原菌 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 慢性化脓性炎症 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 形态与染色 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部分有荚膜 G- 培养特性:专性需氧 巧克力平板 一、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与脑膜炎奈瑟菌类似,弱 四怕:冷,热,干燥,消毒剂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易耐药 菌毛 外膜孔蛋白 内毒素 IgA1蛋白酶 淋病 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 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 新生儿 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由产道感染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免疫性 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缺乏天然免疫力 免疫力不持久 再感染者和慢性感染者较普遍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用无菌棉拭沾取 直接涂片镜检 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G-双球菌时,有诊断价值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 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 巧克力色平板,5-10% 二氧化碳 防治原则 防 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教育 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治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新生儿1%的硝酸银滴眼液 二、其他链球菌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条件致病, 1)龋齿:常由变形链球菌引起。 2)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B族链球菌 寄居于正常妇女阴道和直肠、健康人鼻咽部,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 3、D族链球菌(条件致病菌) 包括粪链球菌、牛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寄居在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偶尔引起泌尿道感染、腹部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身体虚弱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 泌尿系感染 细菌性心内膜炎 败血症 术后及植入医用器械引起的感染 CNS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细菌进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时,CNS可引起多种感染,各类感染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居病原菌的第2位,造成诊治困难,引起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关注。 CNS除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外,还包括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等30多种。 第二节 链球菌属 常见的化脓性细菌,排列成链状 分布广泛 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是致病菌 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疾病:咽炎、鼻窦炎、新生儿败血症、心内膜炎;猩红热;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分类原则 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溶血现象 名称 类别 致病性 不完全溶血 α溶血 甲型溶血性 链球菌 多为条件致病菌 完全溶血 β溶血 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 致病力强 不溶血 丙型链球菌 无致病性 草绿色链球菌 不溶血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2.根据抗原构造分类 多糖抗原,分为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A群 多数呈现乙型溶血 3.其他分类 生化反应 药物敏感 对氧的需要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卵圆形,链状排列,G+ 菌 无芽胞,无鞭毛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 形成灰白色、光滑细小菌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