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VAP定义 V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仍属于VAP。 VAP诊断 临床诊断: 胸片、体温、白细胞、气道分泌物 微生物学诊断: 1、与ETA相比,PSB和BAL取气道分泌物用于诊断VAP的准确性更高(1B) 2、气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助于VAP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类型的初步判断(1C) 感染的生物标识物: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CFU VAP诊断 感染和定植的鉴别分析: 经ETA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105CFU/ml 经气管镜PSB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103CFU/ml 经BAL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l 血培养和胸腔积液培养 CPIS CPIS有助于诊断VAP(1C) VAP预防 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机械通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1A) 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HMEs或含加热导丝的HHs做为湿化装置(2B) 机械通气患者若使用HMEs,每5~7天更换1次,当HMEs受污、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1B) 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细菌过滤器(2C) 除非破损或污染,机械通气患者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无需每天更换(1B) VAP预防 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经鼻气管插管可增加鼻窦炎的发病率(1B) 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发热,需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是否患有鼻窦炎,并及时治疗(1B) 应用药物可预防鼻窦炎,但不降低VAP的发病率(2C) 建立人工骑到患者应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1B) 机械通气患者早起气管切开不影响VAP的发病率(2B)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动力床治疗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 VAP预防 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机械通气患者应抬高床头以降低VAP的发病率(1C) 机械通气患者选择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 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逃难压力(2C) 持续控制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的发病率(2B)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可降低VAP的发病率(1C)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可降低VAP的发病率(1C) 治疗VAT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2C) VAP预防 药物的预防 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预防VAP(2C) 机械通气患者可考虑使用SDD或SOD策略预防VAP(2B) 机械通气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肠道益生菌预防VAP(2B) 机械通气患者应实施VCB(1C) VAP治疗 VAP患者应尽早进行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1C) VAP患者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常规选用恰当抗菌谱的单药抗感染治疗;若考虑病原体为多重耐药致病菌,可选择抗菌药物联合治疗(1B) VAP治疗 VAP的致病菌多为MDR、XDR、PDR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MRSA及ESBLs的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 多重耐药非发酵菌肺部感染,全身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或多粘菌素类等药物治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