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第8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电极的位置 一般:前电极放在胸骨右侧右锁骨下方,侧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的中心位于腋中线上。 初期复苏 * 电极安放位置 * 电击能量 目前常规的除颤电能成人首次200 J,若首次除颤不成功,第二次可用200~300 J,第三次或以后的除颤则宜用360 J。 初期复苏 * 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1、自动心脏节律 分析系统 2、电击咨询系统 (可提示实 施电击) 3、由操作者按下 “SHOCK” 按扭即可 * CPR有效指征 自主心跳恢复: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恢复 瞳孔:由散大到缩小,并有对光反应 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神志:逐渐恢复,可见眼球活动,手脚开始活动 初期复苏 * 二、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药物治疗 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治疗 *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 (安全、可靠、首选) 骨内给药。 * 1.肾上腺素----恢复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力,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增强心肌收缩力,首选复苏药物。 成人肾上腺素剂量: 每次0.5 ~ 1mg ,3~5min重复 无效时可加大剂量(0.2mg/kg) 总剂量为2~5mg 持续泵注1~10ug/kg/min 后期复苏药物治疗 * 2.血管加压素:40u就可。 3.阿托品:不主张常规应用。 3.氯化钙:10%氯化钙2-4mg/kg,缓慢静脉注射。 4.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1 mg/kg 静脉推 注,必要时2-4 mg/min 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按血气分析结果给。 后期复苏药物治疗 * 防止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 低血容量休克 心源性休克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三、复苏后治疗 (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 基本内容: 全身支持 脑复苏? 复苏后治疗 * 全身支持 呼吸: 机械通气,保持正常PaCO2 循环: 维持较高血压以利脑灌注 预防肾功能衰竭 抗感染 营养支持……? 复苏后治疗 * 低温:低温有脑保护作用,预期温度32~36℃ 利尿脱水:甘露醇、速尿 止痉:痉挛抽搐时,脑耗氧增100~400% 巴比妥类,安定,冬眠 激素:可短期用 中药 复苏后治疗---脑复苏措施 * 脑功能恢复的顺序 心跳→呼吸→对光反射→ 吞咽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 疼痛反应→头转动→四肢活动→ 听觉反应 →意识恢复→视觉 复苏后治疗 * 复习思考题: 1、现场心肺脑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要领有哪些? 2、后期复苏药物治疗的目的及首选药物是什么? 3、防治脑水肿的措施有哪些? 2001年的911事件,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已经减少到了3173名 。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160公里的印度洋,发生了8.7级大地震。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 。 此法用于现场抢救(图4-1)。 ①术者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后上、后方钩起,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头后仰,同时以拇指、示指将病人鼻孔捏闭。 ②术者一次深吸气,对准病人口或鼻吹入,先快速连续吹入3~4次,以后频率为每隔5s吹气1次。 ③施行要领是每次深吸气时必须尽量多吸气,吹出时必须用力,观察胸廓是否起伏。 借助器械进行人工呼吸(见后期复苏) 自动除颤(AEDs) 自动感知心律,判断是否要电击除颤除颤前须使心肌氧合尽量良好,无显著的酸中毒,心电图应显示为粗颤。将电极板置于胸壁进行电击为胸外除颤,如果胸壁已切开,将电极板直接放在心壁上进行电击 2、阿托品剂量0.5-1.0mg/次,必要时5分钟可重复。可降低心肌迷走神经的张力,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进房室传导,尤其适用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低组织灌注或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 3、氯化钙 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延长心脏收缩期,提高心肌的激惹性,尤以适用于因高血钾或低血钙引起的心跳停止。剂量10%氯化钙2-4mg/kg,缓慢静脉注射。 4、利多卡因 适用于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首次剂量1 mg/kg 静脉推注,必要时以2-4 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 ① 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有无肋骨骨折、血气胸及水肿。 ② 机械通气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器以维持适当的PaO2、PaCO2及pH等。 ③ 防止呼吸道感染,凡有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者应做好呼吸道护理。 * 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