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的叙述层次及其功能及意义.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58 - January 2014
*
《石頭記》的敘述層次及其功能與意義
周建渝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1 2
《石頭記》(或《紅樓夢》)研究,自上世紀初以來,從舊紅學的索隱,新紅學的考證,
3
到小說思想意蘊、文學性質的詮釋, 成果蔚為壯觀,紅學早已成為顯學。在這些研
究成果啟發之下,本文試圖就《石頭記》的敘述層次及其功能與意義,作出如下討
論。本文僅就現存《石頭記》八十回本而非高鶚所續百二十回本作為討論對象,原因
在於《石頭記》八十回本較好地保留了這部小說的原書狀況,4 有助於我們瞭解小說原
* 本文於修訂過程中,從匿名評審意見中獲益甚多,特致謝忱。
1 例如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隱》、蔡元培《石頭記索隱》、鄧狂言《紅樓夢釋真》等。
2 代表著作有胡適《紅樓夢考證》、俞平伯《紅樓夢辨》、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等。其後,吳
世昌《紅樓探源》、趙岡、陳鍾毅《紅樓夢新探》、潘重規《紅樓夢新解》、陳慶浩《新編石
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王三慶《紅樓夢版本研究》等書有進一步的討論。
3 較早期的有王國維《紅樓夢評論》、李辰冬《紅樓夢研究》。此後相繼出現的大量論著、
論文,其部分研究成果見於浦安迪(Andrew H. Plaks ):《〈紅樓夢〉裡的原型與寓言》
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
(
versity Press, 1976] );余國藩(Anthony C. Yu ):《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
構》(Rereading the Stone: Desire and the Making of Fict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紅樓夢研究小組(編):《紅樓夢研究專
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1967–1970年);臺北幼獅月刊社(編):《紅樓
夢研究》(1972年);紅樓夢研究集刊編委會(編):《紅樓夢研究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79–198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學刊編輯委員會(編):《紅樓夢學刊》(天
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79年創刊);以及胡文彬、周雷所編四部紅學論文集:《臺灣紅
學論文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香港紅學論文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社,1982年)、《海外紅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紅學世界》(北京:
北京出版社,1984年)。這些研究專刊與論文集所收文章,並不限於對《石頭記》(或《紅
樓夢》)思想性、文學性的批評,亦含有大量關於作者、版本等考證性文章。
4 胡適:〈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載《胡適紅樓夢研究論述全編》(上海:
1988 206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頁 。
©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58 - January 2014
178 周建渝
5
初的敘事特徵。之所以選用庚辰本 作討論,亦由於該本較完整地保存了《石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