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
专场活动
为规范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以下简称城市联合招聘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品牌,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特制定。
一、活动简介
城市联合招聘活动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和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承办、级政府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单位)自愿参加的多方联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项公益活动。该活动每年分秋、春两季举办,以“城市联动齐发力,线上线下促就业”为主题,通过加强市间人才市场的信息联网、现场招聘会的市联动等举措,逐步实现“一个的招聘会即是全国的招聘会”,使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足不出户”、“足不出城”即可方便、快捷地进行供求有效对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举办高校毕业生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组织开展跨区域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活动、各举办高校毕业生场招聘会并同步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和服务。
二、条件
为确保活动的高效实施和品牌建设,凡申请参加联合招聘活动的机构,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地级以上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二)具有自己的人才招聘网站,且在活动期间愿意与联网,双向共享人才供求信息资源。
(三)能按时参加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规范格式要求向联网平台传送不少于100家较高质量的本地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信息。
(四)活动期间,在本地至少举办两场(秋、春)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现场招聘会场地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要求。
(五)能按活动统一要求,对网络招聘会、场招聘会和跨区域巡回招聘活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时上报。
()能积极参加与活动有关的会议、调研、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组织方式
(一)
1.地级以上政府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可自愿加联合招聘活动,成为活动单位。
2.省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可自愿加联合招聘活动,成为活动单位;同时鼓励发动、组织本省范围内地级以上城市参加联合招聘活动,并对各城市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3.全国人才流动中心负责活动的组织。
(二)高校毕业生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
1.主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承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
3.协办单位:省、市单位
4.主 会 场:中国国家人才网
5.分 会 场:省、市单位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招聘网站
(三)跨区域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活动
1.主办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
2.承办单位:巡回招聘点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3.组团单位:有跨区域招聘高校毕业生需求的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四)各地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
单位:现场招聘会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四、活动规则
活动期间,单位应参加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举办本地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有跨区域招聘需求的地方,可参加跨区域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活动。单位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应遵循以下规则:
(一)高校毕业生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规则
1.设立网络会场
(1)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须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每年分秋、春两季举办,时长1个月。
(2)主会场由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依托中国国家人才网搭建联合招聘信息共享平台。
(3)分会场由各单位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在本单位网站设立要开设网络招聘大会宣传发布专区,并确保分会场页面整洁,内容完整。
2.实现数据共享
(1)活动期间,各分会场需与主会场实现招聘信息的双向共享;实现求职简历跨站投递。确保主会场、分会场均能搜索到各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实现在线投递简历的共享功能。
(2)单位网站,要提前将招聘信息上传到主会场,招聘信息数量不得低于100家用人单位。
.统一名称和标识
活动期间,各分会场需统一使用“大中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名称和标识,统一使用《分会场页面样式模板》,并与主会场互相链接,形成大中城市网络招聘会的统一品牌。各要保证网络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优先提供当地知名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集中发布一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信息。.开展宣传推广
各单位应在当地开展网络招聘活动的宣传推广。主要宣传推广途径应覆盖:当地电视、报纸、地方新闻门户网站,社交网络及各类新媒体,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将所属网站与当地高校校园网站实现链接。
.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活动期间,各分会场网站需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设立应急响应预案,重点保障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网络畅通,访问顺畅。
(2)保障服务器系统及网络防护符合国家信息等级保护要求。
(3)保障网站程序无木马、病毒植入漏洞。
(4)保障本网站功能不会向非招聘单位泄露求职个人的隐私信息。
(5)设立系统及数据定期备份机制。
(6)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活动的技术方案。
具体联网信息共享接口方法和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