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著阅读童年答案.doc

发布:2015-09-13约1.7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童年》阅读测验题 一.填空: 1.名著《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童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在《童年》这部作品中,阿廖沙的父亲是(彼什科夫),他是个手工业者,老实,本分。外祖母是(阿库琳娜),她勤劳、善良。外祖父是(卡希林),他凶狠残暴。 4.《童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虽身处生活底层却(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 )、( 追求光明)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暴)和(小市民习气庸俗顽劣),深刻提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 5.《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6.《童年》塑造的(阿廖沙)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二.选择题: (C)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外祖母D茨冈 (B )2.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即米哈伊尔的儿子萨沙的性格是 A顺受,麻木B沉默,忧郁C正直本分 (C)3.高尔基开始自食其力是在A、14岁B、15岁C、10岁D、16岁 (A)4.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廖沙C葛利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 (B)5.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 (C)6.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是 A他的两个舅舅B外祖父C外祖母D他的母亲 三.简答题: 1.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有没有被压垮或变坏?他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他没有被压垮或变坏。他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3.你从阿廖沙的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略。言之成理即可。 4.在阿廖沙的记忆中,他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试举一例说明。 答:他是一个为人残酷、专横而又吝啬的人。例如有一次,阿廖沙出于好奇想亲手染一次布,就把白桌布放进盛蓝靛的桶里,结果遭到了外祖父的毒打。 5.《童年》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请写出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答:外祖母:善良、慈爱、乐观、刚强。//外祖父:残忍、专横而又吝啬。//茨冈:能干、愉快等。 四.语句赏析: 1.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答:①用“唱歌”“鲜花”“温柔”“鲜艳”“丰润”等美好的词汇形容外祖母说话,这说明阿廖沙对她很有好感。②“像……”的比喻是通感,把听觉感受用视觉才能看到的色彩、质感等来比喻,显得生动形象、准确传神。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答:①用“愉快”“快活”“年轻”“明朗”等词突出了外祖母性格开朗、乐观,心态年轻、明朗的特点,而且作者观察仔细,感受细腻,从眼睛到笑容,到牙齿,到面孔,这种乐观无处不在。②善用比喻句和色彩词汇,使得这段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画面感强,令人印象深刻。 五.阅读理解题: (外祖母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