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作者简介
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维利亚村一个贫苦工人家庭。14岁就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他加入共青团,并正式参加红军,驰骋战场,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员。1920年他重伤离队,伤愈后被派往基辅铁路工厂工作。1927年,全身瘫痪,1929年双目失明后他在一行行空格厚纸中摸索着书写,终于奇迹般的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创作。为了表彰他这一卓越贡献,1935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他是无产阶级最忠诚的战士,是真正的钢铁英雄。他顽强的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的一生,就是“对火热而英勇的生命的一曲颂歌”(罗曼·罗兰语)
2、写作背景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德国、波兰等外国军队都曾蹂躏过俄罗斯的大地。他们抢掠杀戮,许多普通人都遭受了失去亲人、颠沛流离的痛苦。还有各立山头的土匪马帮,不断骚扰人们的生活。革命政府既要粉碎反革命势力的武装暴动,又要解决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所遇到的重大问题,还要抽派精兵强将去剿灭大大小小的匪帮。另外,由于反革命武装的凶残,许多老百姓心存疑惧。由于革命斗争的尖锐,一些知识分子对革命不理解,再加上短短的十几年间历经了几次革命,人民包括许多革命者本身的思想状况也比较复杂。当时,许多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就是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之中,以钢铁般的意志忘我地投入艰苦繁重的工作。许多人损坏了健康,顾不上自己的家庭,甚至献出了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一个普通战士的真实经历再现了这一段历史,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激发了大家更好地建设祖国的决心。
(二)标题索引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故事梗概】
第一阶段:年少无知、惹是生非、受尽凌辱阶段。
1、补考时往神父的面灰里洒烟末儿,被开除。
2、十二岁去车站餐厅当伙伕,受尽凌辱和折磨。一次值两天两夜的连班时实在太困以致睡着了,忘记了关水龙头,不仅被打得半死,还被辞退。
3、之后去发电厂当学徒,认识了电工朱赫来,接受了许多革命的思想。
第二阶段:革命意识初步萌发,走上革命道路阶段。
4、从彼得留拉匪兵的手中解救了朱赫来,被维克多出卖,关进监狱。在监狱里被殴打,受尽折磨,即将被处死,后来匪徒在接受“大头目”的检阅时,错放了保尔。
5、在冬妮亚家中作短暂的休息后参加了红军,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大腿,后又感染伤寒,可病没有痊愈便又参加了战争。
6、保尔先分在侦察连,后自己转入与敌人接触最近的骑兵连,(体现他此时还不成熟,没有纪律观念)。在一次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却不幸被铁片击中,生命垂危。
7、在后方医院顽强的活过来后,在参加工农兵聚会时,冬妮亚穿得十分漂亮,保尔与她发生争执,最后关系破裂。
第三阶段:英勇顽强、斗争经验逐步丰富的成熟阶段。
9、战争胜利后,他参加肃反工作,后又进入铁路工厂,此时结识了漂亮、聪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革命领导人丽达,可是为了解放事业,他果断的放弃了个人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当中。
10、为了给后方提供木材,他参加了筑路队,在天寒地冻、缺吃少穿的环境中,保尔穿着没有底的鞋子铲雪,结果把脚冻得溃烂,但他没有退缩,坚持工作,以“疯狂的速度”,“拼命走在前面”。最后感染伤寒,不得不被谴送回家。
11、在回家养伤时,他一个人散步去了他的朋友牺牲的墓地,独自思考时,写下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名言。
12、伤好后,他又找到组织参加团工作,并且主动要求不当干部,而去铁路工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也许是在工作过程中他的影响力无法消除,所有的青年团员都喜欢听从他的安排,和他讨论事情。最后在一次抢救木材时,他再一次受伤,又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只得回家休养。
13,母亲的按摩又救了他一命,脚伤只好一点,勉强能走路,他便又离开了家,当时母亲非常伤心,希望儿子能够留在家里照顾她,而他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我必须离开。我要参加到战斗的行列。”
14、离开家,又参加一个边境上的清匪工作,最后回到团中央,繁重的工作使保尔非常累,可是他不想休息,加上他的旧伤发作,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最后实在不能坚持了,不得不去了疗养院。
第四阶段:凭着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实现生命意义的伟大阶段。
15、在疗养院病情恶化,经过几次手术后,他又出院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病得完全没有办法治疗了,双目失明,他只得离开战斗队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