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八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发布:2017-09-23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头第二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阶段考 语 文 试 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停止评选三好生》: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发起提案:中小学停止评选三好生。一是少年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学生成长。二是家长学生纷纷送礼,zī生教育腐败。三是小小年纪,学会种种不正当争,浸shí儿童心灵。四是经社会调查,多数老师家长反对。此一提案,老詹等亦为名提案人。网友有何看法?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 温家宝指出,2011年,中国免除了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这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生活补助。去年一年,中国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完整的体系。渔家傲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描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16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9.下列句中“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1.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3分)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6分)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哪种问句?.文中的三个“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又指什么?.请在横线上填出这一段叙述和议论的句子的序号。叙述的句子有:______;议论的句子有:________。我想,只要我们还住在这座房子里,我就会让这丛玫瑰待在那儿了。每个春天,我们都会急不可耐地守望着它的第一枝花苞,然后美美地在它慷慨的开放里沉醉一个春季。 这花种错了地方吗?也许。 可它却找到了最好的地方,真的。 (选自《时代读者》) 18.第①段中,作者运用一种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 19.作者当初为什么要在花槽中种下这株玫瑰?种的这株玫瑰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烦恼?(4分) 20.文中三次写到作者想将花槽中玫瑰搬个地方。其中前两次放弃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1.第⑧段描写了作者第3次彻底放弃将花槽中玫瑰搬个地方的心理活动。试体会这段心理描写好在何处。(5分) 22.阅读上文,联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写出你的阅读感悟。(5分) 材料一: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材料二: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照亮苗乡的月亮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