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人高考政治教案
成人高考政治教案篇一:成人高考专长升本政治
政治全真模拟试装(一)
一、单选题
1、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B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农民问题C、革命对象问题D、革命动力问题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八七会议后B、中共六大后C、古田会议后D、遵义会议后
4、毛泽东所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D )
A、官僚主义B、经验主义C、实用主义D、教条主义
5、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会议是(B)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瓦窑堡会议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D)
A、武装斗争B、建设农村根据地C、政权建设D、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7、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早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观点的是(C)
A 、毛泽东B、陈云C、邓子恢D、邓小平
8、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提出了(C)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D、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9、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C)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0、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B)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实事求是
11、世界观是(D)
A、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C、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因果关系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13、因果联系所提示的是(D)
A、一切先后相继现象之间的关系B、事物内部联系的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D、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14、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D)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C、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D、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1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表明的哲学道理是(C)
A、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C、量变的积累引起的变化D、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1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B、意识决定特制,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7、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存在就是被感知”C、“富贵在天,生死由命”D、“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18、事物的本质是(A)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B、事物内部矛盾的总和C 、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D、构成带我诸要素的总和 19、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C)
A、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B、开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C、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D、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
20、最基本的认识方法是(D)
A、定性分析法B、定是分析法C、数理分析法D、矛盾分析法
2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C)
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2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C)
A、十年“文化大革命”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23、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B)
A、《矛盾论》、《实践论》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C、商品经济论、市场经济论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4、和平与发展是当仿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C)
A、文化发展问题B、政治发展问题C、经济发展问题D、军事发展问题
2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是邓小平在(B)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B、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C、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D、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 26、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C)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B)
A、政府机构改革B、国有企业改革C、社会保障制度改革D、价格体制改革
28、《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的时间分别是(B)
A、1984年、1987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