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垛基果林湿地恢复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01约1.28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44/TXXXXX—XXXX

垛基果林湿地恢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垛基果林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调查、恢复目标、恢复技术与措施、管护要求以及监测与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垛基果林湿地恢复及管理维护,类似湿地的恢复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垛基raisedfield

在开阔平缓区域,利用开挖网状沟渠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台状高地。3.2

垛基果林raisedfieldagroforest在垛基上形成以果树为主要树种的林分。

3.3

垛基果林湿地raisedfieldagroforestwetland

河涌沟渠环绕垛基果林形成的湿地类型,是“基、果、水、岸、生”协同共生的湿地。3.4

生境habitat

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生存空间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物理结构(如地形、底质等)、气象因子、水文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等。

3.5

生物相水岸biofacieswatershore

水岸自然环境与生物及其群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系列水岸生物特征的综合体,以植物根系、根茎与水岸其他生物所形成的复合生物相结构为特色。

4基本原则

4.1自然恢复为主

2

DB44/TXXXXX—XXXX

尽可能利用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对于退化或破坏相对严重的区域,可适度增加人工干预或辅助措施。

4.2生态系统完整性

按湿地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和自身演替规律,最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完整性。

4.3多样性

恢复垛基果林湿地的生物物种、生境类型及生态功能的多样性。

4.4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及程度、流域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恢复方案。

5工作流程

5.1垛基果林湿地恢复的工作流程参见附录A。

5.2依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条件的不同,垛基果林湿地恢复各阶段工作内容可适当调整。

6调查

6.1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a)资料收集包括与湿地恢复相关的资料,如法规制度、规划、数据、统计年鉴、地方志和科技文献等;

b)现场调查可包括实地观察、记录、取样、访问、拍照、录像和测试等。

6.2内容

包括基础信息、垛基果林、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岸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可参照附录B选取,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7恢复目标

7.1恢复垛基果林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和与之相关的生态过程完整性。

7.2恢复河涌渠系水系格局及纵向、横向、垂向水文连通性和水文水动力过程,恢复自然水位变动、潮汐动力、洪水格局及生态流量。

7.3恢复垛基果林乡土物种及其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关键种、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提升垛基果林整体生物多样性。

7.4恢复垛基果林水质净化、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全面优化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8恢复技术与措施

8.1垛基重建

3

DB44/TXXXXX—XXXX

8.1.1以泥土堆垛形成方形的垛基。

8.1.2结合微地形、垛间水道级别和宽度,在保持垛体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可对部分垛体边缘进行生态化处理,形成丰富的垛体水岸边缘,垛基形态塑造及结构优化示意图见附录C。

8.2水系网络恢复

8.2.1水道重建

8.2.1.1水道分级

根据表1对垛基果林湿地水网体系的水道进行分级,各级水道分级标准中宽度值和深度一般情况下应同时满足,针对各地同类型湿地水道的分级可结合具体状况进行调整。

表1垛基果林湿地水道分级标准

名称

位置

水道宽度(m)

水道深度(m)

备注

河涌水道(一级)

从垛基果林一旁流过或从中穿过的水道,是湿地的水源河流

大于30

大于2.5

只通行生产管护用船与景观活动船的主水道

涌滘水道(二级)

湿地内部最宽的主水道,从河涌引水进入垛基果林湿地的水道

5~30

大于2.0

一般从河涌进出涌滘水口处,有水闸和泵站控制,通行生产管护用船的水道,是湿地雨洪调蓄、泄洪排水的主通道

垛堑水道(三级)

湿地中果林片区单元的灌溉主渠道,一端连通涌滘水道,另一端连接垛间各垛渠水道

1.5~5.0

0.8~2.0

从涌滘进入垛堑的进出水口处,多有水梪相连和小型水闸控制,以调节水位

垛渠水道(四级)

垛基与垛基之间直接靠近果林的最小一级灌溉沟渠

0.5~1.5

0.5~1.2

垛基果林湿地水网体系中最小的一级,是直接与每个垛基相连的水道

注:水道宽度和水道深度指平水期时的数值。

8.2.1.2水道重构

根据水道分级结果重构水道断面,重构方法详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