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 新的寄托:佛教与道教 纪录片《博物馆里的中国通史》第三季 解说词.pdf
第二十五集新的寄托:佛教与道教
在汉朝,人人都想成为神仙,长生不老,永享仙福。那到底有没
有人成功实现了这个目标呢?不说你也知道,当然没人能够做到,不
过这种热情也让汉朝人对无论哪里来的神仙都充满了兴趣。传说东汉
明帝有一天晚上做梦,他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头上还放着白光。他
问群臣,这是什么神仙呀?大臣们回答道,听说是西方有一位神灵,
名叫“佛”,陛下梦见的应该是他,于是汉明帝就派人到印度去学习
佛法,中国这才有了佛教。
那佛教是怎么一回事呢?差不多跟孔子同一时代,在印度,也出
现了一位伟大的智者释迦牟尼,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非常的苦,只有
先看透世界的本质,才能真正脱离苦海。后来他被称作“佛”,意思是
领悟者,他创立的宗教就是佛教。不过明帝梦见金人的故事只是一个
传说,其实并不可靠。那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有没有可靠的证据
呢?这个我们先到西北的沙漠里去寻找。
A村庄名字的秘密
在敦煌附近的沙漠下面掩藏着一座汉代驿站的遗址,它叫“悬泉
置”。十几年前,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悬泉置的一个厕所,发现了十几
1/4
枚简牍,其中一枚是这样的,简牍中间的文字是“弟子谭堂再拜请”。
看来这是一位名叫谭堂的人发出的请柬。那他请人是干什么呢?上面
写着“少酒薄乐”,请客的主人谦虚地说,只有一些不太好喝的酒,还
有不是很好听的音乐。然后是“会月十三日,小浮屠里七门西入”,这
说的是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小浮屠里”是地名,“会月十三日”意思
是在十三日大家一起聚会。这根简牍的珍贵之处就在“小浮屠里”这
个地名上。“浮屠”是当时对“佛”的另外一种翻译,“里”呢,你可
以把它理解成村子的意思,“小浮屠里”就是一个名叫“小浮屠”的村
子。用“佛”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村子,那说明这里的人们对于佛教肯
定已经很熟悉了,说不定这位自称为“弟子”的谭唐就是一位佛教信
徒,他组织这场聚会就是一次佛教仪式也说不定呢。
这根“浮屠简”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证明之一。它到底是哪一
年写的,现在还不能肯定,但总归是东汉早期,跟那位做梦梦到金人
的汉明帝时代是差不多的。对了,在汉语里“浮屠”还有另外一种意
思,那就是“佛塔”。你肯定听说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
句话这里的浮屠就是佛塔的意思。我们在这件画像砖上看到的建筑就
是中国最早的佛塔形象。
2/4
B井栏上的奇怪文字
佛教来到中国首先从西边传来,所以位于西北地区的敦煌附近最
早接触到佛教。那中原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佛教呢?在国家博物
馆古代中国展厅的一个角落里,很低调地放着两块黑不溜秋的石头,
如果你凑近了看,会发现上面刻着一些弯弯曲曲的文字。这两块石头
有什么了不起呢?
一百多年前,考古学家在洛阳的文物市场上发现了它们。你还记
得吧?洛阳是东汉的首都,这两块石头本来是一口井的井栏,可惜碎
掉了,只剩下一些残石。那上面的文字是什么呢?这是一种古代的文
字,叫“佉卢文”。学者们花了好大的力气,终于破解了这些古代文字
的意思。在东汉晚期某一年某一月的十五日,有人捐献了这个井栏,
并且在上面刻上文字,献给各地的僧人们,祝愿所有的僧人都得到大
家的尊重,这就是这几个神秘文字的含义。虽然只刻了几个字,但是
这两块石头却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它证明,到了东汉的晚期,洛阳已
经有许多佛教的僧人在活动,但是因为这些文字是外语,所以这些僧
人应该都不是汉朝人,而是从遥远的西方来中国传教的外国人。看来,
东汉的洛阳已经有不少外来的和尚了。
3/4
C还是想长生不老……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教人们如何解脱烦恼,并不是要教人成仙,但
是汉朝人一直没忘记原本想要长生不老的梦想。这种想法结合了佛教
的一些因素,又吸收了老庄道家的思想,在东汉后期形成了中国土生
土长的宗教道教。为了追求长生,道教发明了很多办法,这其中最常
见的是炼丹。道士们把一些矿物质放在一起烧炼,希望能炼出吃了就
可以成仙的仙丹。用来烧炼的工具呢往往就是铜鼎。这件画像砖上面
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