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理论概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消费者是在经济中能够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那么,消费的目的是什么? 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1、效用的概念(utility) —— 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特点: (1)主观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2)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最好吃的东西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基数效用可以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是指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序数效用只表示顺序或等级,不能加总求和。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 基数效用分析―边际效用分析法 1、效用和效用函数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消费者均衡 4、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5、消费者剩余 1、效用和效用函数 基数效用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消费者在一定时 期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2)总效用曲线和 边际效用曲线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消费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消费者从该种物品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 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3、消费者均衡 定义: —— 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假设条件: 货币收入一定 消费偏好不变 市场价格既定 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比例相等,或者说每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又叫等边际法则。 下页公式中的λ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定量。 (2)以公式描述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 P1·X1 + P2·X2 = I 4、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1)推导基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需求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些数量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反之则越低。 (3)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多,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也越来越低。 (4)在需求曲线中,消费者只购买一种商品,因此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描述为:MU/P= λ。由于λ是一个定量,因此在MU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而递减时,P也应当同比例递减。 (5)注意: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均衡点。 举例说明 左表是某商品的效用表。 假定λ=2。当Q(购买量)=1时,MU=10,为保证效用最大化,P=MU/ λ=10/2=5。以此类推,当Q分别为2、3、4、5时,P为4、3、2、1。由此可以绘制出需求曲线。 揭示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5、消费者剩余 概念: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愿意付出的价格由消费者根据对物品效用的评价来决定, 而实际价格则由市场来决定,是固定的。)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价值悖论 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钻石于人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