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流与物流系统- 第一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流与物流系统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物流的定义、系统的定义、物流系统的定义。
学习任务
了解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关于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功能、物流的价值、物流的服务等。对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很有必要,包括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性、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核心内容等。物流系统主要是物流七要素,流体、载体、流量、流速、流向、流程、流效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导入案例
关于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的论述有很多文章或专著对此进行了阐述。两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即可防洪,又可灌溉,至今还在造福人民。特别是都江堰的疏水思想,使这一工程具有伟大的哲理性。工程中内江、外江的形成,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天人合一,世人惊叹!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宏伟建筑,历经1000多年的时间建造,投入人力最多时达到100多万,工程量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这种即可屯兵、又可抗敌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特大型工程项目显然要求管理者具有惊人的智慧及优秀的指挥才能,系统工程与物流工程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42万亿,进口1.12万亿,除少部分技术进出口以外,大部分需要强大的物流系统来支持,可见物流系统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对于人民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本章对于物流的七要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主要得益于《物流系统论》,这点是何明柯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资料来源: 何明珂. 2004.物流系统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流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科学是当今多学料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期望对物流这一概念作精确的说明十分困难。不同的国家和协会对物流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各自所强调的方面或是考察的角度有所差异而已。以下列举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为了解物流这一概念的参考。
1.中国国家标准的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通过程,根据实际的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进行有效率、有效益的流通和储存,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并对这个过程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这个过程包括输人、输出、内部和外部的移动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3.欧洲物流协会的定义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4.日本工业标准(JIS )的定义
物流是指将实物从供给者物理地移动到用户这一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输送、保管、装卸、包装以及与其有关的情报处理等活动。
二、物流的功能
1.物流的总体功能
组织物品进行物理性的流通,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此同时也实现了物品自身的增值。其增值的过程通过以下三种效用来实现:①通过流通加工,促成物品在其生产流通过程不同时段发生形态上的改变,以实现其增值。②通过运输,改变“物”的空间位置,创造“物”的“场所效用”,以实现其增值。③通过储存与保管,改变“物”的时间分布状态,创造“时间效用”,以实现其增值。
2.物流的具体功能
物流的具体功能包括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功能环节或功能因素。
1)运输是人和物品的载运及运输。组织物品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城市、工厂等)进行流动,克服产需之间所存在的地域空间上的差距,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
2)储存与保管是一种为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而在某些特定的地点所安排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物流活动。它是物流的又一主要功能之一。
3)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信息是支持物流运作,尤其是支持大范围物流网络运作的至关重要的功能因素,对促进物流系统功能优化和物流过程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包装。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包装材料及其他辅助物品等将基本的流通对象加以包封,并辅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等一系列辅助性功能活动的总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它既是生产过程之末,又是物流过程之始。
5)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工厂、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它是一项附属性、伴生性的功能活动,既是物流活动中有关作业之间的一种过渡与衔接性作业,也是一种为保证物品安全,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物流通畅的必要手段。
6)流通加工是物品在流通过程中为便于包装、装卸搬运、运输或储存进行的必要的加工活动,也是促成物品增值的功能环节之一。
7)配送是将物品送达用户,以确保物流服务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