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餐厅管理制度.docx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学校餐厅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卫生、营养,为师生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的餐厅及相关餐饮服务活动。
3.管理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服务育人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保障师生的健康权益。
二、餐厅人员管理
1.人员招聘与培训
-餐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明,通过正规渠道招聘,品行良好,具备餐饮服务相关经验或技能。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食品安全、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卫生知识、服务礼仪等。
2.岗位职责
-餐厅经理
-全面负责餐厅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协调餐厅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餐饮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负责食品原材料采购的审核,监督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处理师生对餐饮服务的投诉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厨师
-严格按照食品加工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加工,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负责食品原材料的初加工和烹饪工作,合理搭配菜品,保证菜品的色、香、味、形。
-做好厨房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帮厨
-协助厨师进行食品加工和厨房清洁工作,负责洗菜、切菜、餐具清洗等工作。
-保持厨房环境的整洁卫生,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防止食品污染。
-收银员
-负责餐厅的收费工作,准确记录师生的用餐消费情况,开具发票或收据。
-定期核对账目,确保账目清晰准确,及时上缴营业款。
-解答师生关于收费方面的疑问,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员
-负责餐厅的接待工作,引导师生就座,及时为师生提供餐具和饮品。
-按照师生的需求提供点餐服务,准确记录菜单,及时传递给厨房。
-清理餐桌,保持餐厅环境整洁卫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
3.人员考核
-建立健全人员考核制度,对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晋升、奖惩等挂钩,激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三、食品采购管理
1.供应商选择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状况等,确保供应商符合要求。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食品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
2.采购流程
-根据师生用餐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食品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食品种类、数量、规格、质量要求等。
-采购人员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优先选择本地新鲜、优质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发票、产品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等相关凭证。
-食品原材料采购回来后,采购人员应及时填写采购清单,详细记录食品名称、数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并将采购清单交给验收人员。
3.验收管理
-设立专门的验收人员,负责对采购回来的食品原材料进行验收。验收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食品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
-验收人员按照食品质量标准对食品原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包装等进行逐一检查,确保食品符合要求。对不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换货。
-验收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应及时入库,并做好入库记录。入库记录应包括食品名称、数量、规格、入库时间、保质期等信息。
四、食品储存管理
1.仓库管理
-设立专门的食品仓库,仓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湿度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仓库应分类分区存放食品,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成品与半成品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建立食品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库存食品,确保库存数量准确。及时清理过期、变质、损坏的食品,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2.储存条件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保质期,合理控制食品的储存条件。如常温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