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与大型超市竞争的均衡分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 第4期 商业营销
便利店与大型超市竞争的均衡分析
文/潘昊
摘 要: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经营方式,虽然目前还没有大的起色,但其经济发展前景十分良好。本文提出了便
利店与大型超市竞争的区位模型,通过分析二者竞争的均衡条件,探讨了购物成本可变的情况下的各种竞争行为的理论依据,
并对如何提高企业经营利润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便利店;大型超市;区位模型;均衡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216-02
便利店,是种运用超级市场销售方式和管理技术,以食品、 消费者人数标准化为1,消费者对商品具有单位需求。假设2.便
饮料和服务产品为经营内容,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 利店位于消费者居住地,大型超市位于距离消费者居住地x单
的零售业态。大型超市,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 位距离。消费者单位距离的购物成本系数为t,消费者购物成本
用品为主,并将超市和折扣店的经营优势结合为一体的、品种齐 函数为y=tx2。假设3.便利店与大型超市均只出售同一种同质商
全、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大型超市远离购物者的居 品,价格分别为p1,p2,价格差Δp=p1-p2。
住区,需乘车或驾车前往;卖场面积偏大,种类繁多的商品消耗 二、均衡分析。购物成本系数在居民区消费群体中不是固定
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常常需要忍受等候之苦,以 值。为了使分析简便易行,假设购物成本系数t在消费者当中服
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临时性需要的购物者深感 从[a,b]上的均匀分布,并以其作为模型分析的基础。考察不存
不便,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这些购买需求的便利店来填补 在单个供应商垄断整个市场的情况,即令两个商场之间的价格差
空白。便利店的兴起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其变化体现在 不能超过它们之间的交通成本,即ax2Δpbx2。
距离、规模、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笔者在此对二者的特点作
简单比较,见表1。表1:大型超市与便利店的特点比较
起源于
美国20世纪
30年代的超
市,是近现
代商业领域
的 二 次 革
命。日本在
20世纪50—
60年代引进超市并得到迅猛发展,随之欧洲国家也超市遍布。我
国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超市,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大型超
市市场已较成熟,但便利店市场的发展程度却落后于国际水平。
据国外的探索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
业态的导入期。我国人均GDP在2009年就已突破3000美元,具备
了引入便利店的经济条件。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家庭人均收入增
加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继超市及大卖场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兴
的零售业经营方式,便利店已成为零售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目
前国内只有上海市的便利店具有一定规模,北京、杭州等大城市
及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刚进入发展阶段,而其他城市则还处于
起步阶段。总体来说,虽然国内便利店尚未成熟,但仍是个非常
有竞争力的零售业态。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超市与便
利店之间的竞争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从
理论上探索二者行为的理论依据和经营策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使用的是基于区位模型的均衡分析。区位模型是分析产品差 三、结论。根据上述推导,得出:只有当二者价格分别为某
异的一种方法,它将产品刻画为两个基本参数——价格和位置。 一定值时,即价格差处于交通成本变化区间内的某一点时,大型
均衡则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指使博弈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没 超市与便利店的竞争才能形成均衡,并分别获得均衡利润。与此
有一方愿意单独改变战略。 同时,还可推出结论:1、便利店与大型超市竞争的均衡是不稳
一、模型假设。区位模型中比较著名的是霍特林地点模型, 定的。只有当价格差Δp处于一定的购物成本变化区间内的某一
提出了在价格给定、消费者分布在一条线性市场的前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