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马哲10年真题.doc

发布:2018-05-12约5.3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996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简释题(5×6) 1运动与静止 2、可能性与现实性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4、生产力及其特性 5、阶级、国家 6、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简述题(3×10)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主体认识能力及其主要内容 历史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 论述题(20×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正确把握这两者关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西哲学史 简释题(5×8) 仁政(孟子) 2、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民胞物与(张载) 4、大同(康有为) 爱和恨(恩培多克勒) 6、两种灵魂(特勒肖) 7、绝对统一(谢林) 8、依赖感(费尔巴哈) 论述题(4×15) 王夫之“能必副其所”的认识论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 黑格尔关于矛盾的学说。 199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简释题(5×6)人类思维与人工智能 2、循环论与直线论 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4社会条件 5、社会经济形态 6人民群众、杰出人物 简述题(3*10) 辩证思维的实质 真理性与人民生的一致 社会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论述题(2*20)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现实意义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中西哲学史: 解释些列名词、概念的含义(5*8) 任势(孙子) 2、参验(韩非) 3、三统三正(董仲舒) 实测(严复) 5、原子(德谟克特利) 6、偶性(霍布斯) 7、知觉(休谟) 8、理性(康德) 二、论述题(5*8) 1、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社会思想 2、叶适的社会契约论 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黑格尔的真理观 1998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简释题(6×5) 联系、发展 共性、个性 自由、必然 地理环境 社会意识 科学 简述题(3×10)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物” 论述题(2×20)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中西哲学史 简释题(5×8) 原子(伊壁鸠鲁) 唯名论 “白板说”(洛克) “规定即是否定”(斯宾诺莎) 和与同(史伯) 中庸(孔子) 循理而举势(《淮南子》) 体用一源(二程) 论述题(4×15)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 谈谈对下面一段引文的理解并做评论 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如果它的理论确实超越时代,而建设一个如其所应然的世界,那末这个这种世界诚然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他的私见中,私见是一种不结实的要素,在其中人们可以随意想象任何东西。上述成语稍微变更一下就成为 Hier ist die Roser,hier tanze [这里就有蔷薇,就在这里舞罢。]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孔子的理想人格论。 魏晋玄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基本观点 1999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简释题(6×5) 实践 系统 否定 生产方式 社会革命 道德 简答题(3×10)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内容与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论述题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意义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哲学根据和现实意义 中西哲学史 简释题(8×5)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 以无为本(王弼) 新故相除(王安石) 道德革命(梁启超)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前定和谐(莱布尼茨) 人是机器(拉美特利) 二律背反(康德) 二、论述题(3×20 选做三道) 1、荀子的认识论思想 2、张载天人一气的本体论思想 3、试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异同 4、根据下段引文,谈谈你对黑格尔“实体即主体”学说的理解 照我看来,——我的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实体性自身既包含着共相(或普遍)或认识自身的直接性,也包含着存在或作为知识之对象的那种直接性。…… 而且活得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