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职高专:(江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钻井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发布:2015-09-10约1.58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 钻井技术 专业代码 540401 学校名称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3754 学校举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江苏省 扬州市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 1 -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 1 - (二)专业建设现状 - 2 - 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2 - 2.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 3 - 3.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 3 - 4.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 3 -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 4 - (一)专业发展目标 - 4 - (二)人才培养目标 - 4 - (三)教学质量目标 - 5 - 三、专业建设内容 - 5 - (一)校企紧密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 5 - (二)校企共建“MFCC”人才培养模式 - 5 - (三)优化“基于钻井作业过程”的课程体系 - 7 - (四)教学团队建设 - 7 - (五)校内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 - 7 - 1.校内钻井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 7 - 2.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 7 - (六)提升对江苏钻井行业和华东地区的社会服务能力 - 8 - (七)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评价体系 - 8 - (八)相关制度建设 - 8 - (九)专业文化建设 - 8 - (十)专业群建设 - 9 - 四、改革举措 - 9 - (一)开展“钻台与讲台,井场与教室”相互融合的校企合作 - 9 - (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MFCC”人才培养模式 - 9 - (三)实施“钻台技师与讲台教师式”双师工程,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 10 - 1.双师型教师培养 - 10 - 2.骨干教师培养 - 10 -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10 - (四)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 10 - 1.校内钻井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 10 - 2.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 11 - (五)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 11 - 1.主动参与江苏石油钻井生产企业技术改造 - 11 - 2.积极开展对华东地区职业院校及企业人员的社会培训 - 11 - (六)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评价 - 12 - 1.建立课程开发的评价系统 - 12 - 2.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 - 12 - 3.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12 - 五、保障措施 - 13 - (一)组织保障 - 13 - (二)制度保障 - 13 - (三)经费使用及保障 - 14 - 六、绩效指标 - 14 - 七、建设经费金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 17 - (一)建设经费金额预算 - 17 - (二)建设进度 - 26 - 2012-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 钻井技术背景实现利税22.88亿元东部唯一储量和产量双增长油田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的投资占整个石油工业上游投资的左右钻井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石油上游业务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钻井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型化模块化新时期技术标志。成为的技术骨干,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本专业已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取得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成果。 调研,确定本专业目标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asterstroke)、两个面向(Two Faces)、三个结合(Three Coordination)、四项融入(Four Combination)的“MFCC”人才培养本专业结构合理业务水平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人,占教师总数比例%。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硕士以上人,具有双师人2000年于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现为省石油学会会员、《西部探矿工程》编委会委员,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2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2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该专业带头人长期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与教学经验。 3.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依照人才培养,以及要求,近几年我们采用校企共建的模式,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了集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实施、技术开发与服务、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钻井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教学团队的人才优势,主动为中石化江苏油田、江汉油田、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安徽分公司、扬州钻具公司、国家火炬计划建湖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建湖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校企深合作教学团队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展和区域经济建设。 遵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