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壤熏蒸消毒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虫害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2-12约2.9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XX/XXXXX—XXXX

土壤熏蒸消毒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虫害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化学熏蒸消毒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虫害的术语和定义、土传病虫害防治原则、土壤熏蒸消毒防治对象、熏蒸剂施用规范、土壤化学熏蒸消毒后注意事项和土壤熏蒸消毒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为控制设施蔬菜土传病虫害而进行的土壤熏蒸消毒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本文件。

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3416.2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土传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

3.2土壤熏蒸消毒

土壤熏蒸消毒是通过向土壤中施用化学熏蒸剂,以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种子、土传病毒、地下害虫等有害生物的技术。

4防治对象

根结线虫病、枯萎病、青枯病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以及一年生杂草种子。

5防治药剂

本规程中使用的土壤熏蒸剂主要包括98%棉隆微粒剂、42%威百亩水剂、99.5%氯化苦液剂三种。

6防控安全

2

DBXX/XXXXX—XXXX

6.1施药人员防护安全

施药人员在土壤熏蒸消毒施药作业过程中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安全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避免熏蒸剂与人体直接接触。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6.2设置警示标识

在土壤熏蒸消毒处理区附近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禁止人、畜进入,以防吸入熏蒸剂中毒。

6.3注意事项

土壤经化学消毒处理后,为避免土传病虫害再次侵染到处理区土壤,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机肥、腐熟的农家肥、粪肥等需在施药前施入,以防止肥中带有病原菌和害虫;(2)夏季施药需避开极端高温,于早上9点前,下午4点后施药为宜;

(3)避免未消毒棚室和已消毒棚室机械、农具和水渠混用,造成土传病害传入消毒区;(4)定植蔬菜时需选用无病无虫的健壮菜苗,定植时对根部进行处理,避免种苗带菌;(5)土壤化学消毒后,应及时施入有益微生物菌肥,进行土壤有益微生物补偿。

7防治技术

7.1棉隆防治技术

7.1.1处理前准备工作

7.1.1.1清园

在熏蒸消毒处理前将前茬作物的根、茎、叶等清洁干净,同时施入下茬作物需要的各种腐熟的粪肥。

7.1.1.2整地

当1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时,进行旋耕,深度25cm~35cm。旋耕时充分碎土,并清除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废弃农膜等杂物,确保旋耕后的土地颗粒细小而均匀。如果土壤干燥,可在清园后灌水,灌水后3d~5d,待机器可进地时,立即旋耕。

7.1.2施药条件

7.1.2.1土壤湿度

适宜棉隆土壤消毒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

7.1.2.2土壤温度

适宜棉隆土壤消毒的温度为10cm土层温度12℃以上、30℃以下。不得在极端温度(低于12℃或高于30℃)条件下进行消毒作业。

7.1.3施药量及施药次数

推荐用量为30g/m2~40g/m2,即20kg/667m2~26kg/667m2。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土壤按上限施药。在温室和大棚进行土壤熏蒸消毒原则上一年最多一次。

7.1.4施药

3

DBXX/XXXXX—XXXX

将棉隆微粒剂均匀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二次旋耕,深度为25cm~30cm,使药物与需要消毒的耕作层全面的接触。施药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和手套。

7.1.5覆膜

施药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密闭土壤,用土将薄膜四周压实,防止气体逸出。采用厚度为0.04mm及以上的聚乙烯原生膜,不得使用再生膜、地膜。

7.1.6揭膜透气

密闭15d后,揭膜透气,7d后旋耕土壤,释放余下的有毒气体,透气时间维持6d后方可定植作物。

7.2威百亩防治技术

7.2.1施药前准备工作

施药前准备工作参照棉隆进行。

7.2.2施药条件

施药条件参照棉隆。

7.2.3施药量及施药次数

42%威百亩水剂每亩推荐用量25kg~35kg。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土壤按上限施药。在温室和大棚进行土壤熏蒸消毒原则上一年最多一次。

7.2.4施药

先将42%威百亩稀释成60~80倍液。应先从温室或大棚的三面预埋好塑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