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威尼斯的小艇》.docx
PAGE5以爱为源润泽生命南宁市高新小学北校区
PAGE5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艇、翘”等15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2个词语,理解“操纵自如、簇拥”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能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坐小艇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感受乘坐小艇的情趣。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欣赏视频,感受威尼斯美景
1.导入
同学们,第七单元提示语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来呈现不同的景色,能达到万花筒的效果。
今天我们先跟随摄影师的镜头去欣赏威尼斯的美景。
2.看完视频请学生谈感受。
(二)简介作者,交流资料
1.过渡
一百多年前,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提醒“艇”字右边“廷”不要写成“延”。
2.简介作者
3.补充收集到的威尼斯资料。
二、检查字词
1.齐读词语,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认识多音字“哗”。
3.本课的生字比较多,你觉得哪个生字最容易写错呢?(投影展示)
4.随堂练习,完成自主P76看拼音写词语题。
写完投影,同桌互改。(请合上自主,放在左上角)
三、整体感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质疑。
目光聚焦到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请几个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2.出示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相机理解“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文中指威尼斯的河道多,水路复杂。
(2)(出示图片)这么多河道,车子没法通行,小艇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艇的重要性。
(二)整体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课文2-6自然段,思考: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思维导图。
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四、了解小艇外形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语,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长、窄、深、翘
理解小艇的长度;像独木舟一样又窄又深;像新月一样两端翘起,像水蛇一样轻快灵活。
仿写句子:用比喻句写出某种事物的特点。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课文是怎样写小艇的外形特点呢?比较两组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和小组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2.请几位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3.小结: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特点。用生活中熟悉的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用常见的水蛇写出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过威尼斯的小艇,但是作者笔下小艇静态美如弯弯新月、动态灵活如水蛇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带着对小艇的美好印象,美美地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体会小艇的情趣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艇还带给游客怎样的感受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2.说一说:如果你是游客,坐在小艇里会有怎样的体验?
(1)相机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坐在沙发上的感受。
(2)出示图片,感受坐着小艇欣赏威尼斯风景的悠闲。
(3)闭上眼睛想象坐在沙发一样舒适的小艇上。船长要带着同学们游览威尼斯了!(配乐,师朗读,生齐读。)
(二)情景模拟,感受情趣
1.思考:如果你是游客,会怎么和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2.指名两组同学模拟打招呼,感受情趣。
如果你是游客,会怎么跟对面不认识的游客打招呼?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怎么跟小艇上的孩子打招呼?如果你遇到了认识的人,你会怎么打招呼?
3.小结:坐着软软的垫子,悠闲地穿梭,看各种石桥,赏各类古建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打招呼,这就是乘坐小艇说不完的情趣。
(三)配乐朗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乘坐小艇的情趣。
六、巩固练习
完成《自主》第77页第四大题的课文内容填空题。
学生写完,投影展示一本作业,全班评,再同桌互评。
七、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艇独特的样子,还感受到了坐小艇的情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18.威尼斯的小艇
外形:长窄深翘
(独木舟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水蛇)
感受: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