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docx
课题
18《威尼斯的小艇》
年级
五年级
学校
设计者
教材简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以小艇为载体,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课文语言优美,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体现出的景物的独特魅力。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基础。
一点
人文主题: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四线
语言线:语言优美、生动,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威尼斯美丽和独特的风情,在读中积累语言。
思维线:学会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审美线:通过领略威尼斯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培养学生的鉴赏美。
文化传承线: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课时写)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2个词语。
2.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教学难点
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六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明目标
图片导入
明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和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能力增长的首位,是要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美丽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之时,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二、找法解内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的方式来学习生字词。
思考: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
了解主要内容。
借助关键的词语,把围绕小艇写了三方面的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三、品读养人文
聚焦小艇,感受魅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
威尼斯的景色很美,在威尼斯乘坐小艇也会有一种“舟行碧波水,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那威尼斯的小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
1.小艇有哪些特点?画出关键词、关键句。
2.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小艇?
3.小组汇报。
(二)品读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抓住比喻句来感受小艇的特点。
(2)小组合作读句子。
(3)出示句子,与原文比拟,你有什么体会?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敏。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
这段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得很精彩,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体会。小艇是那样的独特,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三)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域。
1.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2.介绍威尼斯这个城市。
3.品读句子:“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1)指名读、小组读。
(2)谈感受
4.引读:(1)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2)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5.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的风光,你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美,积累语言。收获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感受的知识增长】
寻点搭支架
回顾梳理文本表达支架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样的小艇?作者是如何比喻的?
梳理表达支架: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
【设计意图:方法提炼是本环节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朗读中回顾前面的阅读感受。感受语言的美,积累优美的语言,借助文本,学会表达,促进能力自然生长。】
迁移练语言
看来大家都领会坐小艇的那种舒适的感觉,那种说不完的情趣。还学习了作者的独特的写法。运用三个不同的比喻句来写出了小艇的样子,不愧是文学大师。你们能不能也模仿这样的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事物,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在学生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拓展提思维
阅读链接:《威尼斯》《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大运河过威尼斯,像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