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1揭开电的神秘面纱.doc

发布:2017-06-07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一:从闪电开始认识电荷 1.闪电起源 自然界的闪电现象用视频再现 起电机起电过程视频播放(强调电荷的积聚) 让学生猜想闪电的形成 (闪电的形成: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就产生了闪电) 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我们把物体带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用Q或q表示。正负电荷分别用正负号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元电荷: 阅读元电荷的概念:电量e是迄今为止能够观测到的最小电荷,所有带电器的电荷或者等于电量e或者等于电量e的整数倍,我们把电荷e称为元电荷。 二:怎样让物体带电 用尺子与衣服摩擦后靠近小纸屑,然后靠近验电器观察现象 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感应起电:播放视频 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通过学习得出结论: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四:例题 1. 某个物体带电量不可能... 是:( ) A. 1×10-19 C B. 3.2×10-19 C C. 4.8×10-19 C D. 6×10-6 C 2. 如图5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AB 带何种电荷 ___.若手的接触点改在A端,情况又如何______. 3. 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图1),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 D.a、b均带负电 E.a、b均不带电 五:练习 4. 以下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是的( ) A. 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 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 摩擦起电的两物体必须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 D. 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5. 5个元电荷是__________C,16C电荷量等于_________个元电荷。 6. 下列关于电荷、电荷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2×10-19C 六:小结 1.电荷量的相关概念 2.起点方式及实质 3.电荷守恒定律 七:作业 准备好多媒体播放视频 在摩擦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并使带负电荷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感应起电使电荷从同一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教案纸 第 1 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