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_0 .pdf

发布:2025-03-16约1.12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_0--第1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西医对症治

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外治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具有丰富

的临床经验和独特优势。笔者就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标签:带状疱疹;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自限性皮肤疾病,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

其发病部位多沿着神经末梢分布,胁肋部、腰骶部和头面部等为带状疱疹疾病的

多发部位,而且多沿着机体单侧分布。其在不同免疫力及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中,

可以引起两种不同的临床疾病,且是独立存在的。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群中,致使原发性感染的,发病为水痘;有些则发为隐性感染,但是感染后病毒

却直接进入人体的感觉神经末梢,而且沿着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并长期潜伏于

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VZV在机体通常并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

征,但可能会在某种诱因的刺激下被再次激活,并快速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

经节发炎或者是坏死,从而产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其

抗病毒能力也下降,致使病毒在体内更易于繁殖。而病毒的繁殖又进一步破坏机

体的免疫功能,使得炎症更易于恶化,皮肤神经的受损程度也加重。本病春秋季

节较多见,好发于成年人[1]。年龄是发生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带状疱

疹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带状疱疹患者以50岁以上的人群居多。

目前西医主要釆用抗病毒、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处理进行治疗,但远

期疗效常不满意,尤其在后遗症的治疗方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严重影响患

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困扰[2-3]。中医外治法在带状疱疹

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概述

带状疱疹隶属于中医外科学“蛇盘疮”、“缠腰火丹”等疾病范畴,古代文献又

称“火带疮”、“蛇串疮”、“甑带疮”及“蜘蛛疮”。《诸病源候论·甑带疮候》[4]载:“甑

带疮者,缠绕腰而发,状若甑带,此亦风湿之邪博结于血气而发,因以为名,有

云:此疮绕腰匝,则杀人。”明代申头垣的《外科启玄》称之为蜘蛛疮,“此疮生

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成攒,亦能荫开”。清·祁坤《外科大

成》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炎燎”5][。《医宗金鉴外·

科心法要诀·缠腰火丹》云:“此症俗称蛇盘疮,有干湿之别,红黄之分,皆若累

累之珠形,干者色多红赤,形若云片,上发风粟,作痒且发热,此多属肝心二经

风火之邪,治宜内服龙胆泻肝汤;湿者色多黄白,水疱大小不一,作烂流水,较

干者多痛,此多属脾肺二经湿热之邪,治宜内用除湿胃苓汤;若肝火妄动则宜用

柴胡清肝汤主之。其间小疮,可用线针穿破,外敷以柏叶散,若不速治,缠绕腰

已遍,毒气入脐,令人膨胀,则闷呕者逆。”[6]上述文献内容体现了古代医家对

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_0--第1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_0--第2页

2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患者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久而化热,或者是

素体肝经火毒蕴积,加之风邪侵袭,外风内热与气血搏结,壅滞阻塞经脉,风邪

上窜于头面部而发病,亦或者是夹杂着湿邪下注,而发病于阴部及下肢;甚者火

毒炽盛,而发病于躯干部,溢于肌肤而发病。嗜食肥甘厚腻者,多湿自内生,或

者由于气候、环境潮湿,涉水淋雨等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