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重点强化练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
PAGE
PAGE6
重点强化练(四)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元件生产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2.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已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缘由是 ()
A.内部交易成本低 B.劳动力成本低
C.原料资金丰富 D.市场环境好
【解析】1选D,2选B。第1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之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终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第2题,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玉器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缅甸以生产和加工玉器声名远播。北京自古以来是全国的玉雕加工中心和消费中心,产品以精雕细琢著称。20世纪80年头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近年来,北京玉雕加工业渐渐向玉器产地转移,缅甸、云南昆明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的产业转移区。大部分制玉厂家把采矿地点放在缅甸,加工地点放在云南。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80年头后,北京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劳动力丰富②能源足够
③政策支持④加工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缅甸吸引北京玉雕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消费市场广 B.环境美丽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便利
5.与缅甸相比,在云南设厂的主要缘由是 ()
A.劳动力价格低 B.避开高额关税
C.加工技术成熟 D.削减运输成本
【解析】3选D,4选C,5选B。第3题,依据材料“20世纪80年头后,北京引进国外现代化的加工技术,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可知,北京市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加工技术的改进,是其发展玉雕产业的优势条件。第4题,“缅甸以生产和加工玉器蜚声远播”,说明其玉器相关的产业基础好。第5题,我国是世界上玉器消费的主要国家。制玉厂家把采矿地点放在缅甸,而加工地点放在我国云南(即云南设厂),可避开高额关税。
(2024·咸阳高二检测)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肯定梯度。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某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据此完成6、7题。
6.北京须要转移的产业是 ()
A.医药制造业
B.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C.纺织业
D.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承接北京须要转移的产业对河北省的影响是 ()
A.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B.加速高新产业发展
C.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D.吸引高端人才迁入
【解析】6选C,7选A。第6题,从图中可读出,北京纺织业产业梯度≤0.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产业梯度都≥1,由材料“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可推断出,北京须要转移的产业是纺织业。第7题,承接北京须要转移的产业可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从图中可看出,北京须要转移的产业为纺织业、石油和自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和原料导向型产业,因此不会加速河北省高新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吸引高端人才迁入,对环境质量改善影响较小。
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传统桑蚕产区。随着我国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广西桑蚕业持续发展,蚕茧产量快速提升并稳居全国第一,当地利用发展桑蚕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是江苏、浙江的1.5~2倍。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东桑西移”工程能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缘由是 ()
A.气候变暖,降水增加
B.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善
C.国内外市场需求变更
D.西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
9.发展桑蚕业对广西扶贫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就业岗位 D.吸引人才回流
【解析】8选D,9选C。第8题,气候变暖不是“东桑西移”的主要缘由;桑蚕业为农业,对基础设施的依靠性较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需求扩大,但市场不是“东桑西移”的主要缘由;江苏、浙江、广东经济水平高,土地和劳动力价格高,为了降低成本将桑蚕业转移到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的西部。第9题,发展桑蚕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桑蚕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明显;桑蚕业转移到广西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广西扶贫;桑蚕业主要是吸引廉价劳动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小。
(2024·洛阳高二检测)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