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好处,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它,今天将遇到什么问题?应该用到怎样的策略呢?让我们一起到梅山小学看看。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指名读题后提问:谁已经找出解题方法了?
仅凭这些文字的叙述解决问题感觉有些难,最好把这些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
这两种方法,在这道题里哪种更合适?
下面的长方形代表原来的花圃,请你能尝试用图来表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先独立画,再在小组里交流补充。
学生独立画图,然后组内交流。
小组在全班交流。
下面的长方形代表原来的花圃,知道花圃长8米,先标上8米。接着长增加3米,上下两条长都要增加3米,标上3米。这时面积增加18平方米,增加的部分是这个小长方形,问题求:原来有多少平方米?
教师、其他小组和他们互动:画图时要按顺序画,把题中的信息都表示出来。
再回顾一下画图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画。
第1步:一个长方形,长8米
8米
第2步: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
师设问:刚才第X小组是向右延长,如果我向左延长可以吗?向下延长呢?为什么?
在思辨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图。
增加18
平方米
8米 3米
第3步:问题:原来花圃多少平方米?
原来?平方米 增加18
平方米
8米 3米
根据所画的图,列式解答。
现在你会解决的请举手?
学生独立列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教组内同学。
指名交流解法。
你是看图还是看文字来解决的呢?
18÷3=6算的是什么?
再用6×8=48就求出了什么?
反思:这幅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题目意思,快捷地解决问题。
让我们理解得更清楚些。
在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花圃的宽可以用18÷3来求得。
……
教师:画示意图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回顾解题全过程:
这道题我们拿到手以后,先做什么?
然后呢?
这道题仅凭文字分析起来有困难,我们采用了什么策略?
通过画图我们理清了数量间的关系,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列式解答。
教师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先读题审题,能够马上理清数量关系的,就进行列式解答,如果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就需要采用适当的策略来帮助分析,这道题我们采用了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下面我们到小营村去看看,这里又有什么问题呢?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景,灵活画图。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独立读题,思考:
这里长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你能在图上正确表达出来并解答吗?
独立画图,并解答。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法,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解法:
150÷5×20=600 1 2 后1页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更好,素养更高的人。这也是别人对我培养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