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荐“主题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活页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题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活页2
学校 新民小学 执教者 李锦流 时间 2015.05. 学科 数学
研究主题:“主动、有效”课堂中如何做到“把发现让给学生”,体现“一少,三多”
研究背景与说明:崇明县教育局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已经进入第二轮实践阶段,而我们学校的“发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也进入实质性推行的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让给学生,如何实行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学生多问、学生多动手的“一少三多”教学理念,是现阶段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作为“主动、有效”课堂中如何做到“把发现让给学生”,如何做到“一少、三多”的研究课。在教师指导下,促使班上每个学生能主动、有效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主动探究,去发现规律。特别要关注学困生,要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并逐渐养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课 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安排了2课时,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第二部分安排了3课时,学习特殊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第一部分“周长”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整整两页10个平面图形,请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这些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学习作了铺垫。
就“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而言,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分别是例题1的“长方形的周长”、例题2的“正方形的周长”和例题3的小探究——“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例题1和例题2可以放在一课时完成;第二课时可以把上学期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这学期所学的周长综合在一起进行辨析,以分清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之处;第三课时重点研究周长相等时,面积的变化情况。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接触过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况且在前一课时学习周长的概念后,学生也呈计算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六边形等图形的周长,因此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学生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学习习惯:
接这个班已一个半学期了,从去年刚接班时我就关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有所提高,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的学生还是很少, 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选择合理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
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尽力体现出“把发现让给学生”和“一少,三多”的理念。
在教师指导下,促使班上每个学生能主动、有效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主动探究,去发现规律。特别要关注学困生,要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
措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找规律,从中体会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选择合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新课探究
巩固练习
总结
作业
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师:指一指这些图形的周长。
师:有两个游泳池,猜一猜哪个游泳池的周长长呢?
师:计算这两个泳池的周长,就是要计算什么的周长?
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师:这个长方形游泳池的长为40m,宽为20m。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用几种方法。
师: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说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
小结: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练习一(填表)长方形
长方形
长(a)
宽(b)
周长(c)
8厘米
6厘米
7分米
3分米
6米
40分米
探究二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师:这个正方形游泳池的边长为30m。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就用几种方法。
师: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说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练习一(填表)正方形
正方形
边长(a)
周长(c)
4分米
25米
9厘米
课内练习
练习二
判断,并说出错误理由
判断
⑴ 11米
5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11+5
=22+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