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本课内容选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发展、衰落以及清军入关的历史过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明朝建立和清军入关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提升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兴衰,增强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认同的认识,培养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学习过程中,已经对秦汉、隋唐等历史时期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对于明朝的建立和清军入关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其具体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有较强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通常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和教材来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图像、地图等直观方式来理解历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通过文字和史料进行深入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明朝建立和清军入关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复杂的历史人物关系和事件进程感到困惑;此外,由于本章节涉及较多的历史细节,学生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明朝建立和清军入关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关键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线上史料库: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原始史料,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地图展示:通过地图展示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地理背景。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明朝的建立背景,了解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及其重要政策。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明朝建立这一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明朝为何能取代元朝?”“朱元璋为何能统一中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或在线讨论情况来了解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和相关政策。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明朝建立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关于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明朝建立的过程,包括朱元璋的崛起、统一中国的策略等,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明朝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和理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过程。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分析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过程,掌握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