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肾上腺受体与心血管系统
及相关药物;;;;;;;囊泡内贮存;以胞裂外排的形式释放;再摄取1(uptake1):被突触前膜摄取贮存在囊泡中75%-90%
再摄取2(uptake2):小部分被被非神经组织重摄取,最后被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灭活;;受体:能与递质或药物特异性结合,能传递
信息和产生药理效应的细胞蛋白组分。;;;
能与肾上腺素(AD)或去甲肾上腺素(NA,NE)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β两型
; 分布:
α受体 α1:突触后膜,皮肤、黏膜、内脏血管
α2:突触前膜,反馈抑制
β受体 β1:心脏
β2:血管、支气管
;α1- R—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平滑肌
—收缩
瞳孔 — 扩大
α2- R—突触前膜—负反馈调节NA释放;;肾上腺素受体结构;肾上腺素受体结构;;;;
1. 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药(agonist)—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后能激动受体,呈拟似递质作用
阻断药(blocker)—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后不激动受体,阻断递质与受体结合
;肾上腺素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2. 影响递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renoceptor agonists);一、构效关系;1.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
属儿茶酚胺的药物有: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2.非儿茶酚胺
属非儿茶酚胺的药物有:间羟胺、麻黄碱、甲氧明、苯肾上腺素(新福林)。;3.儿茶酚胺的结构与药物作用强、弱及时间长、短有关。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维持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灭活。
4.?碳原子上的氢被-CH3取代后,不被MAO灭活,作用时间长,易被神经末梢摄取,并促进递质释放。如间羟胺、麻黄碱。
;5.胺基上的氢被不同基团取代后,药物对?、?受体选择性产生改变。
如H原子被-CH3取代后,为肾上腺素,对?1受体有活性。H原子被异丙基取代后,为异丙肾上腺素,对?1、 ?2受体有活性,对?受体无活性。;二、分 类;?、?受体激动药;[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激动?1受体和?1、 ?2受体,
对受体激动作用强度相等??
;[药理作用]
1.心脏(三加)
激动?1受体,心脏兴奋性增加,
心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率加快
致心输出量增加,耗氧量增加。
剂量大或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药理作用]
2.血管
激动?1受体,皮肤、粘膜、肠系膜、肾血管收缩。
激动?1受体,血压升高,提高灌注压
激动?2受体
冠状血管扩张
腺苷作用
骨骼肌和肝血管扩张 ;[药理作用]
3.血压
小剂量AD:
收缩压升高: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
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差变大,这是因为骨骼肌血管扩张,抵消或超过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大剂量AD:
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这是因为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超过骨骼肌血管扩张。 ;[药理作用]
4.支气管(三大效应)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1受体,粘膜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消除粘膜水肿。
5.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6.血糖升高:激动? ?受体,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胰岛释放。;[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
心室内注射(三联针:AD+阿托品+利多卡因);病理
心跳先快后慢
血压急剧下降到
10.6/6.6kPa(80/50mmHg)以下
支气管痉挛
喉头水肿
过敏 ;[临床应用]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应用]
4.与局麻药配伍
目的:收缩血管,减少局麻药吸收,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减少局麻药吸收中毒。
局麻药中AD的浓度为1:25000(一次用量不超过0.3mg)。;[不良反应]; 麻黄碱(ephedrine)
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现已人工合成。
作用机制:
1.直接作用:激动?1、 ?2、 ?1、 ?2受体。
2.间接作用:促进神经末梢释放NA。;作用特点(与Ad比较):;[临床应用]
1.防治轻度支气管哮喘,对重症急性发作明显无效。
2.消除鼻粘膜充血引起的鼻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