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灭菌技术问题》课件.ppt

发布:2025-01-25约1.13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章主要内容;生化反响过程多为纯培养过程,必需对生产的过程进行灭菌处理,其实质是对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和消除。;;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高温灭菌;该法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因为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容易凝固,如含水50%,蛋白质凝固温度为56oC;含水6%蛋白质凝固温度为160-170oC

;高压蒸汽灭菌;低温维持法;紫外线;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培养基的配置;二、氮源;;2、有机氮源;氮源使用的一些相关问题:;;;四、生长因子、前体和产物促进剂;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参加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参加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用法:前体使用时普遍采用流加的方法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长不利

苯乙酸,一般根底料中仅仅添加0.07%

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和氧化,

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提的转化率;3、产物促进剂

;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

有些促进剂是外表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

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

也有人认为外表活性剂对酶的外表失活有保护作用;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五、水;第二节培养基的灭菌;1.微生物的受热死亡动力学(对数残存律〕;温度对死亡速率的影响;微生物受热死亡的活化能,一般要比营养成分热分解的活化能大得多。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的增加,要比营养成分破坏速率的增加大得多。

在较高温度下可以通过缩短灭菌时间而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这是高温瞬时灭菌法的理论根底。

;间歇灭菌

;T灭菌温度;要求绝对的无菌在工业上很难做到,因为由对数残存律可知:

;3.培养基连续灭菌;;其它常用的除菌方法;第三节空气的灭菌;1.空气除菌的方法;2.空气过滤除菌的原理;3.空气过滤的对数穿透定律;4.常用的过滤介质;5.空气过滤流程;b.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

;;从染??的时间来分析

发酵早期染菌:种子带菌、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或管道有死角

中、后期染菌:中间补料、设备渗漏、操作不合理;;2.染菌的防治;设备和管件的渗漏

一般是指设备和管件由于腐蚀、内应力或其他原因形成微小漏孔所发生的渗漏现象。这些漏孔很小,特别是不锈钢材料形成的漏孔更小,有时肉眼不能直接觉察,需要通过一定的试漏方法才能发现。;;;;;;3.染菌后的挽救;;;掌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