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柿育苗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24约2.9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DB43/TXXXX—XXXX

柿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柿(Diospyrosglaucifolia)播种育苗的种子采收、种子处理和贮藏、芽苗移栽一年生地栽苗培育、芽苗移栽一年生容器苗培育、圃地管理、苗木质量和苗木出圃。

本文件适应于柿实生苗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3/T093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DB43/09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芽苗sproutedseedling

种子播到苗床,长出两片子叶、一片初生叶的幼苗。3.2

芽苗移栽一年生地栽苗annualseedlingofsproutedseedlingtransplantedtonursery芽苗移栽到圃地,培育的一年生苗木。

3.3

芽苗移栽一年生容器苗annualseedlingofsproutedseedlingtransplantedtocontainer芽苗移栽到容器袋中,培育的一年生苗木。

4种子采收

10~11月,浆果变黄或变红时及时采集,或当成熟的果从树上落下后及时从地面收集,去除果梗和其它杂质。

4

DB43/TXXXX—XXXX

5种子处理和贮藏

宜将果实在常温水中浸泡3d~4d,搓去果皮和果肉,淘洗出种子,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消毒30min,然后晾干沙藏。沙藏用的河沙要求:干净,无卵石,湿度以手捏成团、松开后又散为宜。湿沙和种子的体积比约为3:1。

6芽苗移栽一年生地栽苗培育

6.1圃地准备

6.1.1圃地选择

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5.0~6.5的壤土、沙壤土,并符合DB43/T093的要求。

6.1.2整地

两次翻耕,翻耕深度宜20cm~25cm,应清除草根、石块,碎土整平。

6.1.3施基肥

第二次翻耕前,宜施用1500kg/hm2钙镁磷肥或氮、磷、钾总养分≥45%的复合肥150kg/hm2作为基肥,均匀翻入土中。

6.1.4作床

在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宜宽100cm~120cm、高20cm、长依地形而定,但不宜超过20m;步道宽30cm。步道中间稍高,两头稍低;苗床表土应平整细碎,土壤颗粒宜3mm~5mm。

6.1.5土壤消毒

宜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900g/hm2~1350g/hm2,兑水800倍液喷雾。用地膜覆盖3d~5d即可使用。

6.2芽苗培育

6.2.1播种时期

宜在1月~2月播种。

6.2.2播种量

宜150g/m2,密集均匀撒播。

6.2.3覆土、洒水、消毒

用过筛的黄心土或细沙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浇透水,2h后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一次消毒。

6.2.4做拱盖膜

苗床应做拱,拱高宜50cm~60cm,拱距宜100cm~120cm,覆盖薄膜。

5

DB43/TXXXX—XXXX

6.2.5苗床管理

苗床过干,应及时补水;温度过高,应及时揭开薄膜两端通气降温与适当遮荫。

6.2.6芽苗炼苗

移栽前2d,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揭膜炼苗,并用50%的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施,防止幼苗发生猝倒病。

6.3芽苗移栽

移栽宜在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将芽苗床浇透水,随起随栽,移栽前切除芽苗主根长的1/3,按株行距12cm×12cm移栽到准备好的苗床上,压实并浇透水。

7芽苗移栽一年生容器苗培育

7.1芽苗培育

同6.2。

7.2基质准备

容器苗基质配比(体积比)宜为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糠壳灰=3:2:3:2。

7.3容器袋规格

宜采用16cm×18cm(口径9cm~10cm、高13cm)的无纺布容器袋。

7.4芽苗移栽

基质填至容器袋高度的1/2或2/3处,将芽苗栽植于容器中央,深度在根颈以上0.5cm~1cm,用手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再填满土,并充分压实,使根土密接。每个容器移芽苗1株。其他同6.3。

8圃地管理

8.1遮荫

6月~8月应用遮光率75%的遮阳网进行遮荫,荫棚高度宜为1.8m~2.0m。

8.2水分管理

浇水宜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

8.3除草松土

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除草。松土宜在施肥前,结合人工除草进行,应不伤苗木根系。

8.4施肥

6

DB43/TXXXX—XXXX

施肥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