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教课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参考课件4.pptx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图片:近代对外关系剪辑《南京条约》签订签订《天津条约》签订《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战争蹂躏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建国初外交环境: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①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建国初外交环境:①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补充:建国初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改变半殖民地外交,另建平等新外交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③“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使新中国不至于孤立无援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2)主要内容:(3)发展:(4)影响: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以其指导两国关系①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世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链接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背景:①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②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万隆会议:(1)时间:(2)地点:1955年(3)地位:印尼·万隆(4)讨论主题:(5)遭遇挑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6)方针:(7)意义:
视频:情境再现问题:万隆会议上不和谐的声音是因为什么?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帝国主义挑拨,企图破坏会议,把矛头对准中国和共产主义。“求同存异”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万隆会议:(1)时间:(2)地点:1955年(3)地位:印尼·万隆(4)讨论主题:(5)遭遇挑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6)方针:(7)意义:帝国主义挑拨,攻击中国和破坏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求同存异方针①求同:都受到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都争取和平和发展民族经济;……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②存异: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不同。
动脑筋一个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会议本来是什么航向偏离的航向指什么为什么重回航向独立、和平、发展经济攻击中国、共产主义“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称之为:“万隆精神”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万隆会议:(1)时间:(2)地点:1955年(3)地位:印尼·万隆(4)讨论主题:(5)遭遇挑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6)方针:(7)意义:帝国主义挑拨,攻击中国和破坏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思考探究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对比,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有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变化: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因:国力弱、主权不独立→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