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氮氧化物 _原创精品文档.pdf

发布:2024-11-23约4.3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氮氧化物测定。

2.技术标准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43-199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79-2009)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3.工作原理

3.1化学分析方法:用带转子流量计的动力装置,以一定流量抽取一定体积的被测气体。其

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气体中的

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

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

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

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二

氧化氮计)。

3.2电化学方法: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传感器渗透膜,进入电解槽,在恒电位工作电极上

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极限电流大小测定氮氧化物的浓度。

4.仪器设备

4.1多孔玻板吸收瓶;

4.2氧化瓶:内装8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3三氧化铬-海砂(或河砂)氧化管;

4.4空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45min~60min)采样的普通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1L/min,应具有保温装置。用于长时间(18h~24h)连续采样的采样器应具备有

恒温、恒流、计时、自动控制开关的功能,流量范围0.1L/min~0.5L/min;

4.5烟气采样分析仪:具有温度监控、计压、采时设置等功能,能自动计算采样体积;

4.6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如TH-990F等智能烟气分析仪;

4.7采样枪:用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并应附有可加热至120℃

以上的保温夹套。

4.8皂膜流量计;

4.9气温气压表、风速方向仪;

5.检测步骤

5.1工况调查

进行有组织或无组织废气排放检测时,事先应进入生产车间进行核实,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行

并且生产负荷达到75%以上。

5.2测点的确定

5.2.1有组织排放测点位置的布设

5.2.1.1采样位置应优先在垂直管道,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部位。采样位置应

设在距弯头、和变径管下游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不小于3倍直径。对矩形烟

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

5.2.1.2在烟尘采样仪上输入管道的长宽或直径数据,仪器会自动计算出来测点数。依据

测点数在选定的采样位置开设对应的采样孔。采样孔大小应能让采样枪自由进出并容易封堵。

通常为9cm直径的圆孔或10cm*6cm的矩形孔。

5.2.1.3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不需要

多点采样,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采样,但应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

置仍按上面所述选取,详见GB/T16157;

5.2.1.4采样孔的高度应距离作业平台1.2m~1.3m高为最佳。

5.2.2无组织排放测点布设

5.2.2.1一般是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单位周界外2~50m范围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控点

最多可设4个,上风向参照点只设一个。设点高度范围为1.5m米到15m。详见GB/T16157

附录C和HJ/T55-2000的有关规定;

5.2.2.2无组织排放检测过程应选在无雨、无雪的气候进行。

5.3测量方法

5.3.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有组织排放废气

5.3.1.1将定电位电解氮氧化物测定仪及其配件按说明书连接好,检查采样系统气密性

(具体做法:折住气路前端的胶管,使外界空气无法流入,观查仪器的转子流量计,流量是

否为零,如流量为零时则视为不漏气,反之亦之);

5.3.1.2开机进入倒计时状态,此时同步进行传感器标定零点,标定结束后,方可进入测

量状态;

5.3.1.3连接好干燥瓶、过滤膜(处理气体中的水份和尘)然后将仪器的采样枪伸入到烟道

中,开启抽气泵,以0.7L/min的流量进行抽气测定,待仪器读数稳定后即可记录/储存数据;

5.3.1.4同一工况下连续检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5.3.1.5测定结束后,将采样枪置于清新空气中,继续抽取空气吹扫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